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從事服務性職業(yè)的人越來越多,服務性職業(yè)教育在我國職教體系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職業(yè)教育必須牢牢抓住服務性職業(yè)的特征,加強對學生相應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服務性職業(yè)的特征
服務對象的復雜性。服務性職業(yè)的服務對象是人。由于受年齡、性別、宗教信仰、職業(yè)等個人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對象對服務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禁忌與不同的喜好,服務人員只有了解清楚這些差異,才可能把服務工作做好。
服務人員的局限性。不同的服務人員由于自身性格、交際能力的差異和技能的熟練程度、語言的運用與應變能力的強弱的不同,導致不同的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層次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服務員,由于受情緒波動、環(huán)境的變換等原因,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所提供的服務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服務人員心情好的時候,工作起來輕松愉快;而不開心的時候,容易無精打采,頻繁出錯。
服務過程的變化性。服務勞動通常需要客人的參與和配合才能完成。如餐飲服務中,需要客人點菜。服務人員與客人接觸的過程中,客人會隨機性地提出各種要求,這就要求服務員根據從顧客那里獲得的信息,采用新的服務方法,滿足客人的特殊要求,而不能單純按照常規(guī)的服務程序和方法進行服務。這一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不僅受到服務人員自身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客人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在餐廳就餐時,服務人員的語言、態(tài)度、菜品的質量、餐位的安排,客人的態(tài)度是體諒還是苛求,都會影響正常的就餐服務程序。
服務結果的無形性。服務表現為流動形式的消費品。在服務人員提供服務的同時,客人享受服務,服務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當服務結束,其服務勞動所產生的結果卻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存儲下來用客觀的標準來比較和衡量。
服務評價的主觀性。服務質量的評定沒有固定的客觀標準,只能依據客人主觀上的感受,所以服務性企業(yè)都以追求客人滿意為宗旨。而客人感覺的服務質量是由服務人員和客人相互交往的結果決定的,服務人員的服務知識、服務技能、服務意識、服務行為,對客人感覺的服務質量有極大的影響。另外,客人對服務的期望也與服務質量評價有關,若客人對服務期望值過高,則容易產生心理上的落差。
二 職業(yè)教育的注重點
樹立良好的職業(yè)意識。服務勞動過程是給客人提供滿足其需要的服務,所以服務要以客人為中心,根據客人的特點和需要來設計服務過程,而不能以服務人員為中心,讓客人來適應服務人員。同時,服務的結果具有無形性,沒有具體可見的實物供管理者來檢查服務質量,管理者往往很難量化服務的質量。服務過程又是直接與客人接觸的,因此服務質量必須在服務前得到保證,這就要求服務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自覺性,全力以赴滿足客人的需求。實現這一培養(yǎng)要求,不能僅靠思想政治課進行教育,還應在日常各學科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員進行影響。
積極拓展知識面。不同地區(qū)的客人有不同的生活習俗,服務人員要使顧客對所提供的服務滿意,只有詳盡了解所接待客人的喜好、習慣,采用客人樂于接受的方式服務客人,做到有針對性的服務。所以,職業(yè)教育要盡可能地拓寬學員的知識面。
培養(yǎng)良好的交際能力。服務的過程是客人和服務人員相互交往的過程。為了使彼此的交往和諧進行,服務人員既需要專業(yè)技能,也需要交際技能。要善于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若只掌握一種技能,并不能保證優(yōu)質服務。如民航乘務員不僅應掌握機內服務專業(yè)技能,還應掌握交際技能,為乘客提供熱情、友好的機內服務。
培養(yǎng)應變能力。服務勞動沒有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程序,其勞動過程要根據客人需要靈活進行。服務勞動的這種不確定性需要服務人員善于觀察顧客的消費行為,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善于根據顧客消費過程中的各種暗示所提供的信息,綜合各種因素,包括顧客因素、可利用的資源、自己的能力隨時調整自己的服務方法,即時設計服務過程滿足客人的需要。
掌握高水準的專業(yè)技能。由于服務的提供和客人的消費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服務質量必須在服務提供前就得到保證,事后往往很難彌補。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就應盡量避免服務過程中的失誤,這就要求服務人員具有嫻熟的技能、高超的技藝。同時,隨著高新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服務性企業(yè)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服務技術越來越復雜,如果員工缺乏技術知識和技能,就無法提供優(yōu)質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商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