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工作了24年的幼兒教師,我最深的感觸是對幼兒要有耐心、細心和愛心。
例一:小班幼兒自控力差,在家里都是大人讓著他(她),還沒學會謙讓,和同伴交往時容易產生摩擦。為防止他們在發生矛盾時動手抓傷對方,我經常提醒小朋友回家剪指甲,并在每周一逐個檢查幼兒的指甲。
例二:午餐時,金鑫和小朋友比賽喝骨頭湯,午睡時尿了床。他家沒電話,天又冷,我只好把他捂在被子里。金鑫很緊張,一句話也不說。看他這副樣子,我不忍責備他。剛巧,張錦霞園長來了,問明情況后,她俯下身子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別怕,下回別喝這么多湯,好嗎?”又幫他掖了掖被子。真是好話一句三春暖,金鑫緊張的表情放松了。是呀,孩子尿了床,身上不舒服,心里更不舒服,這時多需要寬慰的話語呀,我卻很吝嗇,真是慚愧!
例三:楊雨馨小朋友最近很奇怪,小便特別頻繁,不到10分鐘她就小便了4次。我懷疑她是否得了尿道炎,向她媽媽反映了情況。原來,在這之前楊雨馨曾不小心尿濕了褲子,她媽媽說如果再尿在褲子上,老師就不喜歡你了。楊雨馨心里緊張,因而增加了小便次數。原因找到了,我請楊雨馨的媽媽帶來備換的褲子,并請她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尿褲子的事。我和配班老師定時提醒楊雨馨小便。很快,楊雨馨的毛病消除了,小臉蛋露出了甜甜的笑。
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從這里開始了他們真正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對于剛剛脫離父母懷抱的他們來說,幼兒園是一個全新而又陌生的環境。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贊賞、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應該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幫孩子系好帶子、穿好衣服、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是愛心……有了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宏的愛心不斷地轉換成日常保教活動中的耐心、責任心。
現在許多孩子是“千畝一苗”,在大人的寵愛中浸泡。畢淑敏說過:“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所以,教師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應當教會他們如何去愛他人。當孩子積極、認真地為貧困地區捐款時,我帶領孩子們制作了一只只可愛的愛心袋;當孩子為小樹苗澆水時,我為他們卷起衣袖;當孩子主動幫老師倒垃圾、幫小朋友放小椅子時,我微笑著為他(她)豎起大拇指……孩子們付出的愛被老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他們會強烈地感覺到愛與被愛的高貴與神圣。愛孩子,就讓他們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周圍的人和物,這是為孩子一生著想的遠見。
“耐心”是社會、家長對幼兒教師的普通要求。在一日活動中,教師的時間總顯得很緊張,備課、準備教玩具、完成多種資料……卻常忽略了孩子需要自己練習以學會適應的機會。當看到孩子不太靈活地穿衣、穿鞋時,我常常忍不住去幫他;或因為趕著開展下面的活動,沒有耐心等孩子,就直接替孩子做好,殊不知這樣是使孩子喪失了學習的機會。孩子的成熟是需要時間的,孩子的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且每一個孩子學習的速度都不一樣,所以教師不應該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也不應該拿這個孩子與那個孩子比較。成長本來就不是一蹴而成的事,因此,教師應給孩子充分練習的時間和空間,要多一點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幼兒園保教結合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擁有“細心”。幼教教師的一日工作始于晨檢,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但要接待來園的幼兒,還要注意觀察幼兒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身體是否健康,情緒是否穩定,是否攜帶異物等。這些都要求教師做到細心地觀察,細致地記錄,千萬不可流于形式。否則,可能因為教師的疏忽而為一天的活動埋下隱患。記得有一次晨檢,我發現鄔云峰小朋友的口袋里竟然放了一只打火機,我趕忙把它收起來。進行教育活動時,教師保持細心是必不可少的。開展美術活動時,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控力差,握筆姿勢不正確,容易刺傷同伴。在繪畫時,教師應留意幼兒座位的間隔距離,千萬不可靠得太近,并要時刻提醒幼兒注意繪畫的姿勢……總之,“細心無大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在一日教學活動中,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處處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及時發現問題、排除隱患,杜絕一切安全事故的發生。
“愛心”“耐心”“細心”對于幼教工作非常重要——用“愛心”感化孩子,用“耐心”推動孩子,用“細心”關懷孩子。只有用心付出,才會有加倍的收獲。我把這三顆心送給了孩子們,傳遞的是一份尊重,一份深情。愿我的“愛心”“耐心”“細心”能為孩子一步步地健康成長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