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當班主任的我,滿腦子的幻想與設計。其中一項“宏偉”的計劃是:在“任期”內,訪遍全班學生的家。
換策換出積極向上的孩子
我的第一個家訪對象是小宇,一個做事拖拉、習慣和成績都不好的學生。當我宣布去他家的時候,他像“霜打的茄子”。放學后,小宇緊跟在我后面,一個勁地說:“老師,我以后一定表現好,您今天就別去我家,好嗎?”我不高興地說:“我決定了的事,不能改!”
沒走多遠,小宇的爸爸剛好到學校接他。我們決定將“家訪”的地點臨時改在江邊的石桌旁。小宇的爸爸臉色很難看,小宇大氣不敢出。在這種情形下,我想不能“火上澆油”了,得換策略。我站起身來,說:“小宇爸爸快坐,孩子最近表現不錯?!毙∮詈退职侄家荒橌@訝。我微微一笑說:“我是來和您交流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商量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父子倆都松了一口氣。接下來,我們就一些問題和孩子達成了協議:一方面小宇要認真學習,遵守紀律;另一方面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盡可能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談話在輕松的氛圍中結束了。經過那次“家訪”,小宇像變了個人似的。
小宣從此很陽光
小宣,一個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的孩子。當我告訴她要去她家的時候,她臉上沒一絲表情。放學后,小宣帶著我徑直去了她家。小宣的父母是外地人,在街頭經營一家小店。
我們走進店里,她的媽媽聽說我是小宣的老師,就開始數落小宣。從她的表述中我了解到,小宣一共姐弟三個。她對學習不感興趣,父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她,更談不上和她談心。我不由對這個孩子充滿憐憫。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我搜腸刮肚地為小宣想了幾條優點,孩子有些“受寵若驚”,我看見她的眼里劃過一絲亮光。我趁熱打鐵,跟她講父母的辛苦,要她理解父母;要努力學習,幫爸爸媽媽分擔家務。小宣感激地點了點頭。接著,針對孩子學習沒人管的問題,我建議孩子的父母將孩子送到值得信任的托教中心?;氐綄W校,我格外關照小宣,鼓勵她多交朋友,發動孩子們幫助她。現在小宣比以前陽光多了,還被評上了“陽光少年”。
經過幾次家訪,開始有孩子跟我說:“老師,到我家去家訪吧!”每次我總是笑著說:“快了,一定去的。”孩子們不再談“訪”色變。
“家訪”是加強交流的一個很好的窗口,有助于學校和家庭攜起手來共同培育孩子。這兩次經歷給了我啟示:“家訪”是一門學問。要達到“訪”的目的,就要注意“訪”的策略,讓孩子從心靈深處認同你,配合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