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學習,學會探索,從而掌握英語的知識和技能。
一 營造學習氛圍,創新思維,讓課堂充滿靈動。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這樣才能培養學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
二 在想象中創新,讓課堂充滿靈動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要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們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發掘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讓我們的課堂變得鮮活靈動起來。
三 在語言實踐的情景中創新,讓課堂充滿靈動
兒童是善于模仿的。從母語學習的規律看,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兒童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在模仿課文語言時,能獲得發現的樂趣,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精心設計練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及時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我們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插圖是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是插圖的理性表述。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一段對話或小短文來畫畫。這也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訓練。因為學生要繪圖,必須熟讀對話,反復揣摩,才能將腦中的圖畫繪諸筆端。
四 在小組合作中創新,讓課堂充滿靈動
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它要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都有實踐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中動腦,動手,動口,同學間彼此溝通,取長補短。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應通過各種途徑,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作為創新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主動開拓進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活動和交往是發展創新的源泉。”所以,我們應當讓學生在靈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發展思維,培養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銀城一小)
責任編輯: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