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除了上好語文課外,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如何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讓學生脫離“閱讀貧困”的尷尬狀態,是小學語文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營造良好氛圍,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課外閱讀得以進行的前提,課外閱讀的關鍵是學生樂于讀。破壞興趣,就是在扼殺閱讀,我們應該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
1.故事開路,培養興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的發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由于他們年齡小,知識儲備少,生活閱歷淺,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并在導讀時選擇一些生動的童話、故事讀給他們聽,還要對選讀的材料加以分析、評點。筆者在給孩子們講《三只小豬的故事》時,曾這樣為學生講讀:豬媽媽有三個孩子,老大叫呼呼,老二叫嚕嚕,還有一個老三叫嘟嘟。有一天,豬媽媽對小豬說:“現在,你們已經長大了,應該學一些本領。你們各自去蓋一座房子吧!”三只小豬問:“媽媽,用什么東西蓋房子呢?”豬媽媽說:“稻草、木頭、磚都可以蓋房子,但是草房沒有木房結實,木房沒有磚房結實?!比恍∝i高高興興地走了……山后邊住著一只大灰狼,它聽說來了三只小豬,哈哈大笑說:“三只小豬來得好,正好讓我吃個飽!”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明亮的雙眸里充滿了期待?!敖酉聛頃l生什么事?”筆者戛然而止,不往下講了。這一下教室里像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的,隨后筆者告訴孩子們,想知道還發生了哪些事,可以去我們的書吧找到書自己看,也可以在周末讓家長帶著去書城。讓人驚喜的是,過了周末,我班每個孩子人手一冊《三只小豬》。就這樣,講“半個故事”的活動開展了一學期,孩子們手頭的書逐漸增多,閱讀興趣越來越高。
2.確定主題,提高興趣。低段兒童最喜歡的莫過于童話故事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確定一個閱讀主題,讓孩子們圍繞閱讀主題進行閱讀,然后在課上進行交流。當學生學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后,筆者組織孩子們讀《我不是壞小孩》,讓孩子們看看好小孩是什么樣子的。讀完后,孩子們興奮不已地交流著,不時摩擦出火花來。
為了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筆者在班級開展競選“小書蟲”和“講故事大賽”活動,這樣他們讀得有興致,就會主動借閱讀物。
二 整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為了提高閱讀能力,在課外閱讀導讀時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1.看封面,讀“前言”。讀一本書應先看封面和封底,知道書名,了解作者,翻閱前言,看看目錄。一般來說,書的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都會在前言部分作出說明,在目錄上有所反映。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容框架,對這一書的整體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2.靈活選用精讀與略讀,及時作批注。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低年級適用精讀,一字一句,一幅圖一幅圖地靜心閱讀;到了中高年級,可以嘗試運用“三遍閱讀法”。第一遍很快地讀,粗知大意;第二遍細細地讀,品讀文本;第三遍一段一段地讀,玩味詞句。閱讀時要圈圈、點點、畫畫,有什么感想就寫在空白處。剛開始時,筆者硬性要求學生用鉛筆在每一頁圈出三個好詞,畫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做批注的好習慣。
三 搭建活動平臺,展示閱讀成果
課外閱讀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效果如何,應通過一定的途徑進行展示。
1.“露一手”活動。“露一手”活動每年舉辦兩次,每次邀請家長參加。內容為古詩文配樂誦讀、相聲、課本劇等。筆者在首次舉辦此項活動時,孩子們入學才兩個半月。那天天氣格外冷,但學生和家長早早就到教室了。家委會成員早就忙開了,有的吹氣球,有的貼彩條,還有個家長早早架好攝像機?;顒娱_展得很順利,家長的熱情也高漲,拍照的拍照,演出的演出?;顒釉凇墩坡曧懫饋怼返母杪曋薪Y束了?;顒咏Y束后,我給每個孩子分發了碟片,大家看到自己那認真勁,興奮好久。每每提起“露一手”活動,我們都會自我陶醉一番。
2.手抄報評比活動。手抄報評比每月舉行一次。學生圍繞主題,通過查閱報刊、書籍,上網等形式收集資料,精心選材,精心設計,制作出一張張書寫工整、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各具特色的手抄報。在學生制作的手抄報進行評比,并將優秀的作品貼在教室的展示臺上。
3.班級讀書會活動。班級讀書會是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獲、體會的一種活動。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裝在口袋里的變小記》時,像中央電視臺的品牌節目“百家講壇”那樣,開設班級“百家講壇”,采用“獨立閱讀——學生講壇——重點提升”的教學模式,導讀時只對孩子們的發言作適當點撥,引導孩子學會發表、交流自己的觀點,使孩子在閱讀中有所提升。這一導讀模式可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樂在其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能。
通過開展以上活動,學生們讀的書多了,眼界開闊了,知識增多了,詞匯豐富了,寫起作文來思路活躍,滔滔不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貨隆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