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學習化學呢?我覺得要引導學生通讀、精讀、反復讀,帶著問題讀,然后歸納總結,找出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一 通讀
通讀要求學生將教材全部讀一遍,找出和抓住教材中難點、重點和疑點。如讀“硫酸”一節時,學生找到的重點是硫酸的四個特性:脫水性、吸水性、氧化性、酸性;難點是吸水性與脫水性的區別、氧化性與酸性的聯系及運用。如:Cu+2H2SO(濃)=CuSO4+2H2O+SO2↑,說明濃H2SO4具有氧化性也具有酸性。而在C+2H2SO4(濃)=2H2O+CO2+2SO2↑中,濃H2SO4只表現出氧化性。疑點是帶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就不太會處理。如濃H2SO4與CaF2、NaCl制備鹵化氫CaF2+H2SO4(濃)=CaSO4+2HF↑(鉛皿中)
NaCl(固)+H2SO4(濃)=NaHSO4+HCl↑
2NaCl(固)+H2SO4(濃)=Na2SO4+2HCl↑
制備HBr與HI能不能用濃H2SO4來制備呢?因為Br-、I-有強還原性,濃H2SO4有強氧化性,所以不能用這種方法制備,讓學生拓展要用非氧化性酸濃H3PO4。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
NaBr(固)+H3PO4(濃)NaH2PO4+HBr↑
Nal(固)+H3PO4(濃)NaH2PO4+Hl↑
二 精讀
由難點、重點確定精讀章節。精讀部分要求學生著眼重點、強化記憶,如“化學平衡”一節,化學平衡狀態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和逆反應速度等、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的狀態。我從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歸納成以“逆”“等”“定”“動”“變”為主的五個方面。
精讀教材要求學生由機械記憶上升為理解記憶,從而達到運用自如的目的。
三 反復讀
抓住教材中難記難答易混淆的問題,要求學生反復讀教材。如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通過反復讀書,使學生找到四個方面的要領
條件 標準 狀態單位
(一定溫度) (100克溶劑) (達到飽和) (溶質克數)
歸納出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區別、換算式等。
W=×100%
再比如通過學習了物質的量,求法多種,可用分子個數、物質質量、氣體的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都可求之,反復讀就可發現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因此得出結論:
四 帶著問題讀
先布置讀書提綱,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讀書,如學習中和反應一節時,我要求學生先將初中、高中、及學生實驗中有關章節,聯系起來細讀。并布置以下提綱:
1.中和滴定要選用哪些儀器?
2.酸式滴定管與堿式滴定管有何區別?
3.滴定管、量筒的零點各在什么部位?
4.中和滴定最好選用什么指示劑?為什么?為什么滴指示劑時只能滴1~2滴?
5.到達滴定終點時溶液是不是都是中性溶液?為什么?
6.中和滴定怎樣操作、錐形瓶為什么要不斷地振蕩?滴定中當指示劑立刻褪色時是不是就達到終點?
7.怎樣才是準確的讀數?下面哪些情況會出現偏高或偏低現象?要求學生在細讀的基礎上一一作答,然后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去進行中和反應的操作實驗。
總之,以課本為根本再發散拓展的化學學習方法由做到讀、思、講、練結合,對于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是很有裨益的。
(作者地址:江西省遂川縣瑤廈中學)
責任編輯: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