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要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教學可利用名人化學史激發學習動機,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習興趣,利用化學用語打開化學之門,利用生活現象做到學以致用,探究引領學生走進化學之門的策略。
【關鍵詞】引領 學生 走進化學 策略
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起始學科,既陌生又新鮮。由于化學是初中生接觸最遲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化學的入門工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化學。那么,教師該如何引領學生走進化學之門呢?
一利用化學史上的名人激發學習動機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在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下,化學的研究成果也有著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從煉丹到火藥,從青銅器制作到煉鐵、煉銅,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和聰慧睿智的偉大民族。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講述一些名人化學史,如唐敖慶、盧嘉錫、侯德榜等人在化學方面的刻苦鉆研精神。這樣,不僅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刻苦的良好品質,為今后學好化學奠定基礎。
二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學科具有無限的趣味性,它不僅可以揭示科學理論,還可以幫助學生解釋生活中常見現象,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實驗教學為主。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實驗成功,教師課前必須預做實驗,把教材中化學現象不明顯、成功率低的實驗,積極加以改進。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要求他們把所觀察到的化學現象用簡練、科學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教師給學生展示木炭、細鐵絲、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讓學生觀察木炭、細鐵絲、硫粉燃燒后產生什么物質?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捕捉化學知識,這樣學生才會認識到學習化學的必要性,從而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教學“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分子”和“原子”的原理去解釋“晾干濕衣服”“八月桂花遍地香”等問題。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化學知識的求知欲,為學好化學打下基礎。
三巧記化學常用語打開化學之門
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名稱及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類記憶和強化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記憶元素符號,規定學生一天記兩個元素符號或三個元素符號,在掌握一定數量元素符號基礎上,再進行分類記憶,如按照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進行分類記憶,這樣學生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記憶:(1)對比記憶法:如還原與氧化,分解與化合;(2)物質性質記憶法:如構建與C元素相關的物質進行系統記憶;(3)知識歸納記憶法:如CaCO3與CaCO3 的性質;(4)化學專業用語記憶法:如分子、元素、化學式以及方程式,按照化學用語進行記憶。同時在記憶的過程中,教師應輔以大量的練習,強化記憶,便于學生及時檢查自己對化學用語的掌握情況,也有利于補充和修正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另外,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內容貫穿于初中化學學習的整個階段。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認真地書寫好化學方程式:如遵循客觀規律、配平、短線改成等號等。學生掌握好化學用語的相關內容,隨之也就踏入了化學之門。
四利用生活現象做到學以致用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興趣,還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讓學生在興趣基礎上樂學化學、學好化學、會用化學,這才是教學的重點所在。在課堂上,教師也要適當地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對我們來說有什么用處、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聯系等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和我們的社會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相結合。例如,在教學“空氣污染”一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我們生活中的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哪些物質?(如一些工廠鍋爐煙筒排煙現象、馬路上汽車的尾氣排放現象、化工廠廢水排放現象、生活中亂丟垃圾現象等)空氣污染給我們的健康生活帶來哪些影響?(人體健康工業、農業的生產和天氣、氣候的變化等帶來不良影響)我們該如何防治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如大力開展植樹活動、種草活動、開發新能源等)讓學生通過關注生活現象,把化學知識生活化,從而使學生學好化學、會用化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朱王莊中學)
責任編輯: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