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英語教學研究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個熱點;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形式。但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批判地吸收,創新地運用,切不要盲目地追求以導致偏差,這是英語教師面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小組合作學習及其教學中的誤區
1.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美國教育學家嘎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名學生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通常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
2.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不良現象和認識上的誤區。如今,小組合作學習和小學英語教學已經被緊密的聯系起來,伴隨著英語課程改革和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進行了頗有價值的研究和探討,積累了大量的有價值的經驗。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國也是剛剛展開,許多教師對這種組織方式的正確認識和靈活運用受客觀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著主觀上的一些偏差,由此,在實施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
(1) 分組方式單一,學生合作興致受到沖擊。絕大多數老師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時,都喜歡將學生按座位的順序分成4人一小組,這種分法既方便又快捷,學生很快就能組合成小組。可是如果長期使用這種分組方式,學生則會因對自己小組的成員過于熟悉,接觸面有限,影響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和學生潛能的發揮,難以受到理想的效果。筆者曾聽一位老師教學Hobbies一課時,讓學生4人小組討論“What are your hobbies”和“Why do you have these hobbies”兩個問題,安靜的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可細心觀察后發現,學生由于彼此之間非常了解,很多學生不需要交流就直接填表,有的小組索性用漢語聊起了天,根本沒能達到教師預期的設計意圖。(2)教師組織不利,合作學習程序松散。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把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最后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還是各抒己見,展示的內容都是自己的,沒有與他人的資料進行整合共享;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討論一個問題,學生根本就是無從下手,對這個問題知之甚少,討論不出個頭緒來。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上教師組織不利,將會造成學生的討論一盤散沙,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3)優等生表現積極,“后進生”冷眼旁觀。小組合作的過程進展越順利,就表明此次任務越成功嗎?其實并不是這樣,教師應該了解在這次活動中絕大部分學生學到了什么?他們參與活動的程度有多深?能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筆者多次觀察后發現,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在很多情況下,優等生依靠自己扎實的語言基礎,熟練的語言技能,在小組交流時唱的是主角,“后進生”不敢多加發表議論,往往只是附和優等生的見解。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關注后進生。
二走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
1.采用多種分組的方法。(1)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是最理想的分組方式,簡單地說就是讓成績、能力、個性甚至性別不同的學生合理搭配在每一小組中。這種分組方式有利于讓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使學生互相影響,使性格內向的同學也能參與合作,使語言上有困難的同學在組員的幫助下,能夠樹立信心。(2)學生自由搭配選擇合作對象。這種分組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合作學習得以順利展開。(3)按學習內容分組,即根據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和任務的主題分組。(4)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分組。如在教學Sports時,有位老師根據學生的愛好分別組成“足球報道組”“籃球報道組”和“排球報道組”等。這樣的分組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又實現了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使合作學習更有成效。
2.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倡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角色的淡化,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給予他們適當的幫助,以確保合作學習的效果。
首先,要重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激勵性評價語言或是實物獎勵,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讓他們發現合作的必要性,促進他們增強合作意識,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發揮自己的才干為小組爭光。其次,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技能。教育學生要尊重合作伙伴和競爭伙伴,也就是要學會耐心傾聽合作伙伴或者是對方的表述,小組中不能爭著表達,忽視其他人的存在,否則會影響到小組甚至整個活動任務的進程。當然,有禮貌地提醒伙伴的錯誤或者提出意見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教師要培養學生討論問題的能力,在關鍵之處給予指導,讓學生學會討論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小學)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