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應該幫助學生發展他們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這些方法可以在有關解決問題中、在數學活動過程中進行探索。當學生學到的數學不是簡單地記憶法則、公式和步驟,而是有意義的數學,是使人愉快的數學時,就可以構建有效的課堂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可通過已有知識、經驗的再現,啟發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案例】
師:各小組間相互說一說下列陰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單位:厘米)
■
41012
生:第一個陰影部分三角形面積是8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思考和計算的?
生:三角形面積是這個正方形面積的一半……
生:第二個陰影部分三角形面積是30平方厘米,也是長方形面積的一半,l0×6÷2=30(平方厘米)。
師:第三個圖中陰影部分三角形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生:這個三角形面積是48平方厘米,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用底乘以高除以2。
師:請每個同學拿出信封中的圖片(4個直角三角形、4個銳角三角形、4個鈍角三角形,其中各有兩個圖片完全相等)。將這些三角形通過拼合、割補等方法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平面圖形。思考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有的小組內討論、合作,有的還到別的小組去觀看、交流、學習)
師:請各學習小組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
生:可以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也可以將一個三角形剪開后與另一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長方形。(學生在投影機上把拼的方法和圖形展示出來)
■
生:還可以把三角形剪開后拼成平行四邊形。(投影展示)
■
生: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先計算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再除以2。就是底乘以高除以2。
生:我能寫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到黑板上寫出)
底×高÷2=三角形面積,S=a×b÷2。
……
【反思】
1.構建數學有效課堂,關鍵是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歸根到底必須依賴其自身的主觀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引起學生對新學內容強烈追求和主動進取,才能發揮學生創造力。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精心設計已有知識技能作鋪墊,然后讓學生操作實踐,思考轉化方法,再通過同學間的交流、感化。促進每個學生都能感知三角形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構建數學有效課堂,促進思維發展要關注解題過程。數學知識也像其他領域的知識一樣,包括信息和技能兩個方面。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是由形象一表象一概念發展的,這是小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通道。教師在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在上述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和經歷得出答案,這種經歷發展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3.構建數學有效課堂,要科學評估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課例中展示的學習過程,是通過學生用已有知識去建構新知,由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會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通過“變化”與“聯系”得到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寫出計算公式,比起那種教公式、套公式計算更有意義。對學生課堂數學學習能力的評估不能局限于測試學生掌握了什么、具備了多少信息,還要包括學生能夠和愿意使用、應用和交流這些信息的程度,學生能否將已有信息和經驗應用到新的需要探索的問題中去,是衡量學生是否參與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活動的重要方面。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上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