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萬石實驗小學坐落在華東最大的石材市場萬石鎮,近年來學校因地制宜,不斷推進個性化的“石文化”建設。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從實際出發,不斷開掘,在品石與育人之間,用心著意,智慧行走,努力體現基礎性、差異性和多樣性。
一、基礎性:由石的堅實恒久到人的穩步發展
“一拳之石見其堅,千鈞之石顯其毅,石性堅毅,堪為楷模,彌足稱頌。因砥礪而常新,因堅毅而持久。萬小師生,當不懈砥礪,永葆常新之風采,當于堅持、堅守、堅挺中彰顯精神、信念、人格之光輝。”
從萬石實驗小學學校精神的解讀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學校核心的價值追求。石之堅,石之穩,石之厚重,寓意啟悟:人的成長和發展必須根基堅實,行動穩健,積淀豐厚。小學是基礎,這一階段對人的整個發展至關重要,根基扎實,才能持續生長,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底子,為一生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1.觸摸石的特質——環境熏陶人
走進萬石校園,見到的是石景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五米多高的校訓石,廣場周圍堆砌了假山,設置了石林、石筍等一些小巧的景點。校園內開辟有“生態園”,園中放置了石雕、石刻及動物塑石。在林間草坪放置了“踏實”“堅毅”等詞語的條石、方石。置身校園,讓人隨處可以親近石,觸摸到石的特質。
2.感受石的品性——精神激勵人
石質無華,表里其一,光明坦蕩,真性天成。我們要求萬小師生以磊落光明為求學修身之追求,坦誠無私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學校積極開展讀石、悟石、與石對話活動,通過文化浸潤,讓石“磊落、堅強、樸真、踏實”等精神滲透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成為萬小人的一種獨特的精神素養。
3.獲得石的滋養——課堂引領人
我們努力構建校本化的課堂教學形態,使明晰的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實踐,使概括的教學風尚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力避學校文化和課堂教學兩張皮的現象,著意把教風學風由寫在墻上落實在課堂中,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切實的提升。走向學科綜合,有機整合學科中與石相關的教學內容,有機滲透石文化教學:品德、班隊課注重石文化內涵和精神的延伸;語文綜合課開展尋訪石的歷史、了解石的用途的活動;美術課開展畫石活動,在石頭上作畫;科學綜合實踐讓學生接觸石頭,開展石的科普活動;勞技課引導學生進行石藝制作和實踐操作活動。通過學科滲透,讓學生了解石的相關知識,掌握一些石制品的制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
4.領略石的風采——活動錘煉人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動手動腦、參與實踐探究,領略石的風采,我校開辟了校內外石文化教育實踐基地,為開展石文化特色活動提供了實踐場所。新建校內石文化實踐基地“石娃苑”,基地設計構思巧妙,功能獨特,富有童趣,成為我校一道獨特的風景。開辟石文化興趣小組工作室,由“彩繪室”、“篆刻室”、“石拓版畫室”以及“石藝制作室”等組成,對每個活動室進行了精心的布置,讓每個來參與活動的學生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增強幸福感和自豪感。開辟石文化教育校外實踐基地,把華東石材市場作為石文化教育校外實踐基地,經常和石材市場管理委員會、石材經營老板聯絡,開展參觀、采訪、調查、小課題研究的實踐活動,開眼界,長見識。
二、差異性:由石的千姿百態到人的差異發展
“三石為磊,錯落有致。萬石各異,相映成趣:或豐神挺立,或瘦皺漏透,或建筑華堂,或嵌于小徑,一石一世界,皆獨特之風景。”
工匠善于根據“來料”進行相應處理,利用各種不同的材質,對石頭進行加工,使所有的來料都成為有用之材,從而各盡其妙。由此觀照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把脈分析,合理開發,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切實的發展。
1.“一石一景”——發現差異
除卻斧鑿之痕跡,原本石之性狀各異。人之不同,各如其面,有智力差異、人格差異、性格差異、認知方式差異、意志差異等。教育不是經過統一的模型加工形成同樣的產品,而是要“因材施教”。“因材”,就是尊重學生個體及其差異,努力為每個生命體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可能和機會。我們的教育不是淹沒個體、迷失自我,而是讓學生通過教育過程的親歷尋求發展的生長點,以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凸現自己,以期每個個體獲得適合自己的最佳發展。
2.“萬石各異”——珍視差異
萬石各異,才構成絕妙的風景。教學的風景或活力就在于差異的呈現和激活。激活學生差異,調動學生思維碰撞,才能迸發智慧的火花。我們充分利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推動各層次學生多層面地發展。面對與自己不同的生命個體,不可能也不應該用一個既定的模式或標準來要求他人適應、服從“我”,苛求整齊劃一。差異的凸現、個性的張揚,更多地有益于不同個體的發展,于互補兼容處最能夠實現有效的發展。
3.“錯落有致”——開發差異
錯落有致,是為自然美。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可貴的教學資源,注意辨認學生在認知方式、學習風格、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努力改變差異的封閉狀態,使之外顯,推動和豐富教學活動。呈現差異,通過對學生預習或嘗試情況的了解,揭示矛盾或差異之處,引發學生思考,把學生的不同觀點、感受、方法等盡可能地凸顯出來,并進行恰當的處理,引發學生分析其原因,鑒別其真偽、優劣、工拙,受益匪淺,實乃教學之良方。
4.“相映成趣”——融合差異
真性天成,相映成趣。促進全體的發展固然重要,而促進每個個體生命的發展也彌足珍貴。通過巧妙的調控,加強全體與個體的兼容互補、雙向促進,可使兩者相得益彰。這就需要教學方式的改革:由傳輸變為交往,由獨白變為對話,由單一變為多樣,由固定變為靈活。同時更需要相應評價的跟進:由鼓勵優秀趨向促進每個人的發展,由關注結果趨向多方面關注過程,由單一雷同趨向因人而異。激勵的方法應呈現多樣化,體現針對性,切合不同學生性格、心理、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實際,促進各層次學生的提高。
三、多樣性:由石的豐富多樣到人的全面發展
“萬石云集,自然蔚為大觀。”石有豐富多樣性,學生的未來有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的教育不能囿于某一方面,而應努力促進全面發展。
1.石性意涵豐富——寓育人理趣的豐富性
從石性狀的豐富性中,我們獲得的啟迪是:育人理趣體現豐富性。我們注重突出“主色調”,避免“單一化”,落實“多樣性”,體現“辯證法”。萬石的學校精神,萬石的學校風尚,主旨鮮明,和諧協調,無不相對相成、相融互補,無不彰顯穩重與靈活、樸實與變化和諧統一的哲學意蘊。
“堅實厚重,自然有致”,我們的校風倡導:意志堅定,品格堅強,為人誠實,做事踏實,敦厚持重,有誠懇忠厚、謹慎穩重之品性,但又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富有情趣,充滿活力,兼自在發展、呈顯個性之風尚。
“穩健凝練,靈動啟悟”,我們的教風崇尚:穩重妥當——思考縝密,行動有力,慎思明辨,循序漸進。緊湊簡練——周到精當,細致嚴謹,簡潔洗練,去粗取精。更追求靈活生動、形象啟發的特點——教無定法,引無定勢,因勢利導,相機點悟。
“頑強求真,和樂競秀”,我們的學風激勵:探求真知,尋求規律,用真心,付真行;競相提高,力爭上游,不自滿,不懈怠。
2.活動形式多樣——求學生發展的多樣化
我們以石為載體,進行學科滲透、德育活動、實踐探究和表彰激勵,扎實開展系列特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多樣化的發展。一是成立社團組織。成立石娃記者團、石娃文學社等“石娃”社團,開辟石娃廣播臺、石娃網站等陣地,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藝、培養膽略、增長才干的舞臺。二是開展興趣活動。成立彩繪、篆刻、石藝制作等勞科技興趣小組,學生自主選擇參與,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的發展。三是進行課題研究。成立少年石文化研究院,小院士們確定小課題開展研究活動,尋訪石的歷史、探索石的成因,了解石的種類和石的用途,調查巖石的種類及特征,開展“石與健康”的調查等,豐富科學知識,培養合作意識、科學精神和交往能力。四是舉辦專題活動。舉辦石文化藝術節、石文化勞科技節,開展征文、演講、石文化書畫競賽,進行石藝制作、小發明、小論文評比,并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定期進行石文化作品展示活動,收集學生的彩繪品、篆刻品、山石盆景作品,向全校師生展覽,同時將優秀作品拍照制作成圖片上墻展示;設立石文化獎勵基金,對在石文化建設中成績突出的師生進行專項獎勵。
(作者系江蘇省宜興市萬石實驗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