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豐縣現有中小學152所,在校中小學生近14萬人。作為農業、人口大縣和財政“小縣”,在現有條件下讓廣大中小學生快樂、和諧地生活和學習,是我們一直追尋的目標。俗話說:窮則思變,面對豐縣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沒有在校園建設上大興土木,而是借助豐縣教育擁有全市一流的心理健康專職教師隊伍這一優勢,來構建廣大中小學生心靈中的“高樓大廈”,提高學生在校學習的幸福感。為此,豐縣教育局從四個方面,力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整個教學管理中突出學校心育特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一、強化組織保障,構建“三位一體”的心育管理網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生健康教育的基礎,沒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為此,我們適時出臺了《豐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意見》,明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方法、具體任務和督導評估措施,理順了縣、校兩級管理體制。2010年10月率先在徐州成立了“豐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聘請了9名國家級心育專兼職教師,定期為全縣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巡回培訓和輔導。指導中心配置了心理檢測軟件和心理網絡系統,心理咨詢接待室、專用教室、發泄室、團體輔導室裝修一新,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物質保障。指導中心具體負責全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管理、實施、指導、考核與研究等工作,為全縣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學校層面堅持校長的直接領導,形成了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在中心小學層級以上的學校初步構建了具有特色的一室(心理輔導室)、一箱(悄悄話信箱)、一線(“心靈之約”熱線)、一聲(校園廣播站開設“心靈之聲”)、一刊(編印學校心理健康讀物)的心育網絡。
二、注重學科滲透,搭建以課堂為主陣地的心育工作平臺
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小學以游戲、活動為主,營造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初中以活動、體驗為主,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相結合,突出心理健康和品德修養的教育。具體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強化學科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我們倡導老師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人人都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每一個任課老師都要根據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學習活動的特點來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學科教師有意識地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充分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習心理教育,對學生滲透必要的心理教育,遵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思想品德學科滲透道德品質教育,科學學科滲透思維品質教育,語文學科滲透情感品質教育,英語學科滲透記憶品質教育等等,采用指導、教育、咨詢、疏導等方式,使學生懂得心理體驗,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同時,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注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二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課。我們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心理輔導課、心理活動課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縣許多小學開設了心理教育活動課,每周一節,每節20分鐘;初中開設了心育專題課;高中則以選修課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常識和心理健康輔導。主題活動課是以學生的成長點為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為主線,以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為主要內容,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以正面教育為主的活動課,輔導目標重在發展、預防,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領悟,建構認知,調整心態,探究在具體情境下的最佳行為方式,從而不斷提升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
三、創設活動載體,構建以活動為主渠道的心育工作體系
我們根據青少年身心特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心育活動,通過評選“優秀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隊會”、“優秀校園心理劇本”、學生心理小論文征集等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與實踐中體驗感悟,提升心理素質。具體從三個方面落實。
一是開展個體心理輔導活動。針對一些學生存在的開學緊張、心理自卑、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我們重點加強了個別心理輔導,通過“一對一”的跟蹤交流,使他們盡快地融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h指導中心成立以來,學生個別咨詢人數達100余人,電話、網絡咨詢更多。心理咨詢開啟了學生的心扉,把陽光引向了學生的心靈世界,使學生的成長少了一些陰暗,多了一份陽光。在學校層面,心理輔導室每周定時開放,將班級日常管理中難以教育感化的行為偏差生,轉介到心理輔導室進行人性化個體輔導,心理教師利用專業的方法和技術,打開學生、家長的心扉,一起探討,分析成因,制定個人“重新成長”計劃。范樓初級中學投資12000元安裝了“智慧思源”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在校園局域網上開設了學生心理測試、心理網上咨詢活動等欄目,設計制作了80米長、16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墻,印制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記錄”手冊,手冊中記錄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行為和心理軌跡,使老師和學生能及時了解、發現學生的優缺點和心理狀況,成為老師開展針對性教育的得力助手。
二是開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開設團體心理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有效方式。學校心理輔導室利用高考、中考、特殊節日等特定時間段,有計劃制定團體心理輔導的專題輔導內容,以學習、生活、生理心理、人際交往及考前減壓等為主要內容,學生在團體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剖析自我、接納自我,調整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共同解決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豐縣民族中學承辦的“成長心連心”大型心理體驗活動,將體驗式學習方式作為活動的基礎模式,透過不同類型的聯系與分享,使學生從體驗中學習人與人的溝通、信任、支持和欣賞。今年高考前夕,歡口中學聘請市心理教育專家朱海梅老師為高三年級舉辦了一場“充分發揮潛能,從容贏得高考”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現場反應熱烈。
三是有的放矢地構建“導師制”心育渠道。近年來,我們在積極探索心育渠道的過程中,將“學生成長導師制”與心理教育相結合,既豐富了工作的內涵,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全縣中小學對學困生或行為偏差、心理偏差學生設立“心理導師制”,在進行“導師”專題培訓的基礎上,組織每位“導師”與3名同學結對子,從思想品質、心理健康、行為習慣、自主學習、陽光體育、實踐活動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長期跟蹤輔導,通過“受導學生基本情況表”、“導師家訪記錄表”、“導師階段性目標和計劃”、“綜合評價反饋記錄”等,規范“導師制”的實施管理和考核,大大增強了心理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實效。
四、注重學習培訓,建立班主任全員參與的心育工作體制
目前,全縣中小學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22名,有1000多名經過培訓的班主任任兼職教師。其中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1人,19名教師取得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格。我們對心育教師隊伍的培訓,主要有以下三個層次。
一是校級培訓。教師全員參加,主要采取自學和集體教研相結合的形式,重點學習教育新理念和教育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心理輔導的策略與方法。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心理輔導的經驗交流活動、聽評課活動,提高教師心理輔導的能力,確保了心理輔導的效果。
二是縣級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心理健康教育業務培訓,培訓內容由基礎理論、專業理論與技術、心理咨詢輔導實踐與個案輔導三個模塊組成。組織有關教師參加了縣德育主任及班主任培訓和多場心理教育專家報告會。兩年來,參加縣級培訓的教師達到800多人次。
三是省市培訓。指導中心成立以來,我們選派心育教師多次參加了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講骨干培訓班、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市教育局心育專題工作培訓班,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系統培訓,近年來,共有500余人次參加省市級培訓,教師的心理教育理論水平和育人能力不斷提高,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師資保證。
新課程的全面推進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落實,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立足豐縣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實際,在落實和突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和經驗。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加快教育改革和創新步伐,在整個教學管理中突出學校心育特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繼續以健康和諧的教育去培育身心健康、科學和諧發展的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江蘇省豐縣教育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