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路過南京大行宮,內心被一幅宣傳畫激得顫動了一下:畫面上是一排火柴梗,其中有一根被點燃,生機盎然的火苗隨風搖曳……從事教育研究的我見畫激動的緣由是該畫形象地表達出我的一個教育觀念:教育的功能不在于灌輸、訓練,而在于點燃人心中那團熾熱向上、自我完善的火焰。我以為,我的觀念可能過于理想,沒承想,南京百家湖中學的校領導與我所見略同,這就是他們所主張的“自主成長,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與實踐。校長明確地指出:“我們的自主,指的是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亦即主體的選擇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彼麄冋J為,只有自主成長,才能讓每一個生命綻放異彩!我欣賞這樣的辦學觀念。
自從人猿相揖,人類就踏上了一條不同于動物的發展道路——人類不僅滋生出主觀能動的品性,而且還在這一品性的支配下創造出整個世界,既包括物質世界也包括精神世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釋放也成了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心理學家馬斯洛將此稱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教育家拉思則直接道出了在教育上如何滿足人的這一基本需求,他將能滿足這一基本需求的教育活動稱為有內在價值的活動。他說:(1)如果其他東西都相同,但某項活動允許學生在活動時作出選擇并允許對自己選擇的結果進行反思,那么這項活動就比其他活動更有價值;(2)如果其他東西都相同,但某項活動讓學生起積極作用而不是起被動作用,那么這項活動就比其他活動更有價值;(3)如果其他東西都相同,但某項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與他人一起參與安排,實施計劃并共享活動的結果,那么這項活動就比其他活動更有價值……
百家湖中學的校領導深諳有關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這些道理,他們的辦學理念、辦學舉措無不折射出釋放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色彩,這實在難能可貴!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太習慣于被人主宰或主宰別人;太習慣于被人指點和指點別人。校長、老師總是在不放心的心態下扮演著權威們指點江山的角色。久而久之,與生俱來的自主欲求非但沒有發展反而越來越邊緣化,甚至越來越退化了。21世紀的中國,重塑“以人為本”的社會理念成為黨的中心工作之一,百家湖中學的校長順應歷史的潮流,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落實到具體工作實踐中,轉化為自主辦學的觀念,可喜可賀。
百家湖中學的領導較好地把握住“自主”與“他主”的關系。他們十分清楚:自主,不等于放任,更不是放縱;自主,須在與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的互動中展開。如何保證在給師生自主成長時空的同時又不偏離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百家湖中學校領導的高招是:讓教師、學生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從書中悟出人性的真諦!書,不是規約,不是法令,但對人的影響比規約、法令更入髓,當師生們和先哲們對話時,自主、他主合二而一了。
主觀能動性的釋放或曰自主性的展現需要時間和空間舞臺。為此,百家湖中學的校領導沒少花心思:從小小的升旗儀式到自主的社團活動,從《學常經》的創編到“四個還給”,在這些“自主”的舞臺上,教師、學生上演著一出出精彩的人生劇,無論是演員還是觀賞者都會從中獲益。前者,是反觀自我創造力的好時機;后者,是欣賞人類創造力的好時機,由此獲得的滿足感會變成各種內外部激勵的動機和機制。
在“自主”的人生舞臺上,百家湖中學的師生是幸福的??赡苁窍抻谄?,文中有關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中的自主內容筆墨不多。我理解校長、教師的苦衷,尤其在考試指揮棒仍然在發揮著巨大威力的今天,校長、教師們不敢懈怠,也不太敢真正讓學生自主。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分”和“人”的矛盾交織在一起,有時為了“分”,教師們不得不違心地放棄“人”——培養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人。其實,二者并不完全對立,從百家湖中學的實踐來看,我們相信,當學生的求知欲、求知能力真正被喚起、被激活、被點燃的時候,學習成績會差嗎?
期許南京百家湖中學在自主發展辦學觀念的指導下能開出更好的花朵,結出更好的果實。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