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軟暴力”是相對于“硬暴力”而言的,它看不見、摸不著,有的也能讓你聽得著,卻很難留下多少痕跡;它是隱性的,卻能“烙”在學生心中,這“烙印”一般還不易消去,有時還會“癌變”。那可是對人靈魂的蔑視,是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傷害。
一、校園“軟暴力”呈現的關鍵詞
1.示眾
現象鏈接:一次與老師聊天,這位老師說起如何對付不做家庭作業的學生。一天早上,他把幾個沒做家庭作業的學生叫到辦公室,使出渾身解數,讓沒有做作業的學生淚流滿面,并且說誰流淚了,誰才可以進教室上課。眼淚擦掉是不行的,沒做作業的學生要臉上掛著淚珠抬頭進教室,讓全班人一睹這些同學懺悔的面容,要不然誰知道他們已下決心改掉不做家庭作業的壞毛病啦?于是幾個不做家庭作業者不得不掛著幾顆快被風干的殘淚,從教室門口邁著沉重的腳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任由各種復雜、無知的目光在自己臉上劃過,任憑嘲笑聲在耳邊響起。
2.羞辱
現象鏈接:從教室門前經過,偶爾會聽到老師在處理學生:你看你的作業做得跟狗啃似的;這樣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還有什么用?你看你都這么大了,不聽話,明天干脆退到幼兒園去,幼兒園要是念不下去就干脆到托兒所算了!
3.“榮譽稱號”
現象鏈接:有許多老師會有意無意地給同學授予各種“稱號”,操做不好叫“理花線”,作業不認真叫“鬼畫符”,不守紀律的叫“調皮大王”……
4.“說明書”
現象鏈接:學生犯了錯誤老師干脆叫他對所犯錯誤寫1000字的情況說明,少一字也不行,很多孩子說這比犯錯誤難多了。
5.“游班”
現象鏈接:以前聽說“地富反壞右”有游街的,現在校園內也有游班的。一個老師帶雙班,A班學生犯了錯,為了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做到“殺一儆百”,懲戒本人,要把他帶到B班亮亮相。
6.“疏遠”
現象鏈接:每個班總有那么幾個“不乖”的孩子,會被有的老師安排在最后的角落里。他們每天咀嚼著孤獨,對“拋棄”有著更深的感受。
7.“借刀殺人”
現象鏈接:有一種非常軟的“軟暴力”,那就是在家長跟前數落孩子的缺點,即告狀。告狀的形式有許多,有電話告狀,有把家長請到學校來告狀,有家訪時告狀,有利用家長會告狀。
8.“發動群眾斗群眾”
現象鏈接:有時老師會不經意間挑起學生間的相互指責與責任的推諉。《生活時報》曾報道過一個消息,有一位9歲的孩子有一天帶回一張16開的紙給家長看,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鉛筆字,都是同班小朋友寫的,不少字是拼音代替的,主題是“我們大家評×××”,共列出了這個孩子18條的“罪狀”,還有18名同學歪歪扭扭的簽名。
以上隨便列出幾個校園軟暴力的關鍵詞,在這些無辜的詞語背后,都有一些校園軟暴力滴血的現象鏈接。
二、校園軟暴力成因分析
可以說每一位教師從心底里都不愿體罰學生,也不愿采用軟暴力手段對待學生,但是他們為什么還時常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采用諷刺、挖苦、漠視、疏遠、猜疑等方法對待成長中的學生呢?
1.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偏差是造成校園軟暴力的根本原因
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及全部意義是為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長服務,使他們的生命要素得到比較均衡的發展,提高生命質量,讓他們將來活得有滋有味,在當下也活得快樂。
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教育理念依然陳舊,他們把學生作為一種應試的工具,并視之為完成某種程式化工作的私有資源,而不是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看待。在這些人眼里學生只是一部考試機器,把學生應試弄得好,把學生管得服服帖帖,已經變成了他們實現自身價值的唯一途徑了,至于學生的成長與他們無關。因此,只要能把兒童訓練得會考試,能把分數考上去,只要能把學生管住,不在考核中扣分,只要學生老老實實,班級平安無事就成。學生這時好像已變成了其私有財產,任其支配,軟暴力因此在校園內得以抬頭。
2.教育力低下是造成校園軟暴力的關鍵因素
校園軟暴力存在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以往我們有許多人將學校體罰等硬暴力現象時有發生都歸咎于部分老師的師德有問題,是思想問題。今天同樣有人認為軟暴力抬頭也是教師道德問題的具體體現。
但是經過我多年的研究,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道德的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教育力低下造成的。
所謂教育力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應對教育問題的能力,它反映了一個老師的教育教學的水平,體現出具體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方法與技能,反映出他的教育境界與修養,這跟他所受的教育、獲得的知識及其人生的經歷、閱歷密切相關。
同一個教育教學問題,不同教師的不同處理方法,會產生不同的處理效果,這體現了不同教師間教育力的強與弱、水平的高與低。
有的老師能千方百計想出許多辦法解決同一問題,老師活得自在,學生也高興。而有的老師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這是老師的無能,學生當然要跟著受罪。軟暴力于是在這些老師身上就得到充分體現,挖苦、諷刺、打擊、罰抄作業等就在所難免。因為教育力低下的人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應對復雜的教育問題。
3.不恰當的“愛心”為校園軟暴力披上了虛偽的外衣
筆者在幾年前處理過幾所學校由體罰引起的暴力事件。當事的老師無一例外地都說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是為了學生好,都怪自己“愛心”太重、責任心太強引發了不應有的后果。
也有的老師說,真是恨鐵不成鋼啊,就是一心想著提高學生成績,把班級工作抓上去,不拖學校、年級的后腿,看到成績差的同學恨不得一夜之間讓他變成優等生,看到習慣不好的學生恨不能把他立即變成一個“乖孩子”,但往往事與愿違,氣就不打一處來,于是……都是“愛心”惹的禍啊!
其實鐵何必要成鋼,或者為什么要那么快成鋼呢,學生是成長中的人,需要過程。
當然校園軟暴力形成的原因不止上面所說的幾種,上面只是就其存在的主要原因進行的分析。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讓軟暴力遠離校園的有效途徑
針對校園中出現的軟暴力現象,以及產生原因的分析,我認為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更新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就一定能對校園軟暴力進行有效遏制,逐漸減少校園軟暴力現象的發生,逐步讓軟暴力遠離我們的校園,減少軟暴力這個心靈的殺手對我們學生的傷害。
1.加強培訓,轉變觀念,認清校園軟暴力的危害
教師培訓要從轉變老師的教育觀念入手,使教師認清教育本質,以人為本,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人的發展,把學生始終看作一個生命存在。學生需要呵護,需要寬容,需要幫助。他們是成長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摔倒,會哭泣,會走彎路,會重復犯錯,會調皮,會令人生厭,生長也是有痛苦的。許多時候他們會不聽話,會貪玩,也會像成人一樣有惰性,也有脾氣,也會不乖,也會倔犟,使性子,也會罵人,也會打架,會偷懶,會淘氣,會恨人,也會讓人恨……
這些,都因為他們是孩子!
這是做教師首先必須知道的。
這雖然是一種簡單認知,但是我們成人會忘卻。我們必須牢記,常識往往因簡單而被忽視,但所謂先進的理念在闡釋的過程中無不是由一個個簡單的常識來完成的。轉變觀念要從常識開始!
2.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修養,提升管理水平,讓軟暴力走開
軟暴力往往是在解決一些教育問題時出現,這反映出我們教師的教育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教育力我認為包括教育知識、技能、方法、修養、愛心、禮儀、心理認知、溝通、耐心等方面,它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體現,它與一個人的胸襟與思維品質密切相關。因此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與鍛煉,我們要在原有教育教學水平的基礎上挖內潛、練內功、使內勁,善待每一個成長中的兒童,包括有缺陷的孩子,正因為他們是不完美的人,他們才需要成人的幫助。
我想隨著我們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能力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校園軟暴力現象會不斷減少,孩子心靈的天空會擁有更多的陽光。
(作者系江蘇省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