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喜歡還要理由么?
丁丁想不明白,他說他最不喜歡語文課了,老媽干嘛那么焦躁不安,憂心如焚?
老爸的反應更讓人受不了,他說:不喜歡就不喜歡吧,我兒子不是學文科的料,咱們學理科。
丁丁想說,我是學理科的料?你怎么知道的?大人老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么都懂。
丁丁想說,我也不喜歡理科的課,你以為數學成績好就代表喜歡嗎?大人怎么想的!
丁丁只能在心里這么想,和自己這么說。要是說出口,讓老爸老媽聽了去,那還得了?他還不死定了!你聽,他們會怎么說——
這孩子咋就這么厭學呢?
這孩子一點也不像我們當年。
這孩子成問題了!
這孩子沒指望了……
他們最會這樣說了。
丁丁很煩的是老媽,只要自己這樣說了,她能不吃不喝也不做飯了,邊嘮叨邊哭,還罵罵咧咧,就像天塌下來了。我不就是嘴上這樣說說么,你當什么真?
老爸呢,他肯定在心里和他自己商量:這孩子該不該打?是打了再說,還是先忍一忍?打的話,從哪下手呢?要叫他知道疼,知道恐懼,但不能失手打傷了他……
丁丁偷眼能看到,這時候,老爸在搓手,在捏拳頭了。男人不就是這個本事么?
以前,丁丁還小,見到老爸老媽這架式,就慌了,怕了。
現在,已經13歲半的初二小男生丁丁,不知從哪天變了,他不再慌,也不再怕了,他感到老爸老媽挺可笑,又挺可愛的。所以,他有時候還會故意氣氣他們,可他們還不知道,你說好玩不好玩?
反正老爸老媽就這么個態度,你和他們還說什么說?
《你是誰?》
想不到,這節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全班人都傻了。
你是誰,這還要問么?我是丁丁,初二,男生,13歲半。
丁丁看著老師的臉。全班人都齊齊看老師的臉。大家在等待,等待老師的指點,這個作文怎么寫,寫什么呢?
可老師只管自己在心里偷偷地樂了。老師的心思,做學生的還會看不出來?
別以為還是初二小男生、小女生,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全班近50個人吶,個個人小鬼大!大家可沒少琢磨老師、議論老師,一個也不放過,一網打盡。
想想看,全班人的眼睛都瞪大了,齊齊望著他。求老師,你快說吧,求你了,我們都懵了。這個時候,他還不開心死了?
做老師的,他們要的就是這個!什么叫眾望所歸,這就是!這個成語的詞解還用背么?可他只是個語文老師,遭遇這樣開心的時候不多。
你想,這語文課多上一節少上一節,還不都一樣?
丁丁的同桌,上學期病了,一個多星期沒有來上課。其他課,都找人補了,就這語文課,沒補。結果,他語文考試還比丁丁高2分,你說這語文氣人不氣人!這個老師要是教數學或者教英語、科學課什么的,哇!他每節課都能享受到大家的眾望所歸。
做老師的,一旦學生對他說“這誰不懂,還要你說”,這時候,他不當場暈厥才怪!
語文老師上課,最怕的就是大家的眼睛這樣跟他們說了。
語文老師上課,花樣就是比其他學科多,他們要讓自己站直了,別趴下;他們要讓大家都忙起來,沒有工夫和他說,這誰不懂,還要你說?
還有的語文老師看到學生的眼睛在說什么話,可他假裝沒看見,照講不誤,他才不在乎你呢!有的老師還會來批評你,教導你:怎么不認真了,不專心了?
你要想給老師一個好印象,還就得來個——懂了也裝不懂。
誰能想得到呢,初二小男生丁丁會用這樣的眼睛和心思,看他的語文課和他的語文老師!
如今的初中生,不得了!
《你是誰?》這個作文題出得好刁哦!
丁丁想,它到底是叫我寫我自己,自己問自己——我是誰,還是叫我寫另外一個什么人,我在觀察他,想他“你是誰”?
丁丁又想,它會不會叫我們寫一件事物,去猜想與它有關的人——你是誰?
哇哇哇,不敢往開去想了,越想越弄不明白這作文怎么寫,寫什么了。就寫我自己吧,可我又想不明白了,我是誰呢?我有什么好寫的?
才13歲半的丁丁,他這個年紀還沒有能力想到,他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作文,寫這樣的作文,于他而言有什么必要。
才13歲半的丁丁,他這個年紀已經養成了一個再樸實不過的思想:誰叫你是學生呢?誰讓語文要考試,作文在考試卷100分里占40分呢?
老師出題目,學生寫作文,天經地義,你就只有寫。
不考試,哪有成績?你別無選擇。丁丁常常要這樣開導自己。
當全班人都把目光投向老師,都抱著同一個心情,這時候,大家和語文,具體說,和作文,再往本質上說,應該是和他們的語文老師,感情難得親密了一回。
語文老師終于笑了,他的笑在說,大家感到為難了不是?
大家也笑了,是呀是呀,我們都服了你了!
語文老師這時候才說:這有什么難的?我們從小學三年級學寫作文,就寫過呀,寫自己的相貌、特長、愛好和理想,寫自己的家庭、生活、成長,一句話,讓別人了解你,你是誰。
哇噻,原來這么簡單!老師,你可真會忽悠啊!
大家笑了,如釋重負。老師也笑了。
丁丁從老師的笑里,猜到他的心里肯定在說:怎么樣,知道厲害了吧?丁丁笑了。
繞了這么一個彎子,原來是這樣。老師,你覺得這樣的作文好寫么?
13歲半的初二小男生丁丁,這個年紀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多少年以后,他上大學了,他參加工作了,接著結婚生子,也做了父親,把孩子送進學校讀小學,讀中學,到那時候,他再回首當下的自己,他是否看明白——你是誰?
人最難的是認識自己。
世上最大的學問也是認識人自己。
大人們姑且如此,更何況身為少年的我們?
說大家這時候很傻很天真,也應該包括我們的父母和老師。
可我們誰也不會愿意,就這么一直很傻很天真下去。
我們愛聽這樣的故事,愛聽像丁丁小男生這樣的真實的成長故事。可惜,這樣的故事見得太少了。
(作者單位:深圳市鹽田區教研室)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