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午午餐之后,孩子們在休息。教室的一個角落里,青菁等幾個孩子聚在一起談笑著什么,我過去,她們笑著散開了。嘉敏沒有走,笑盈盈地站在那里,手里拿著一個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字,故意顯露給我看。我很好奇,這上面會是什么呢?
嘉敏大方地遞給我,原來是一本小說,已經寫了十幾頁了,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包括題目,目錄、楔子、章節(jié)分明,已經到第六章了。
看到我翻閱這本“小說”,孩子們又呼啦一下圍過來,孩子七嘴八舌地說:“還有阿艷和小雪,兩個人寫的也不少了。”
“真的么?”我更感到驚訝了,立刻把這兩個孩子找來,小雪的筆記本藏在身后,不愿意給我看,說自己寫得比較短,而且還沒有完整的構思,而阿艷寫的已經有模有樣。教室里熱鬧起來,不適合討論這個話題了,于是,我邀請3位小作者到我的辦公室坐下來品茶沙龍。
孩子們一開始有點拘束,但很快就放開了,因為我確是真心實意地在欣賞她們的作品。之前,我和阿艷聊過《臨界爵跡》,而這一次,阿艷的作品本身也是穿越題材,我問她是否借鑒了郭敬明的筆風,她干脆地說:“沒有啊,我有自己的構思。”孩子的眼神很堅定。
問到她們寫作的動機,青菁說:“是為了以后翻閱到這一段時光會有一個記憶,這和您的五(2)班紀事是一樣的道理。”孩子說得不錯,我的紀事初衷也確實是這樣的觀點。青菁的文字里面把班上孩子寫入了她的小說文本,我看到的章節(jié)有“初遇嘉敏”“夜訪施府”等,文筆主題是武俠小說,問她寫的哪個年代?因為里面有“幾兩銀子”的描述。
她說:“很模糊的,沒有確定年代。”
“那你是古龍的路子。”我說。
孩子點頭,她知道古龍,那么我與她就有了更進一步交流的可能。我和她說起古龍和金庸的寫作區(qū)別,她知道一點,也能回應,說明她確實在用心做這件事。
“什么時間寫作呢?”我對這一點很疑惑,因為課堂上看不出什么端倪,課外也看到他們一起玩耍,只有回家之后的時間,或者雙休日在家的時候。
“我是有靈感的時候寫一點,主要是在家晚上做完作業(yè)之后,寫一段完整的故事,想到什么寫什么,準備到明年畢業(yè)的時候寫完它。”青菁認真地說。
阿艷的文字比較玄幻,她說寫的是穿越,感覺對話非常老到,也符合人物特點,最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的構思,不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而是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框架出來了,內容需要逐漸地補充,她做得很出色,字跡工整,版式合理,有的頁面還有一些插圖,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啊!
她們看著我,如何評價她們的工作呢?3個孩子的學科成績這一次期中測驗排在前列,應該說都比較優(yōu)秀,而這件事的作用在哪里?我在頭腦里快速地反應,這些孩子非常敏感,我不能說假話,也不能說套話,她們嘴上不說但會用眼神告訴我她們的想法。
我當時的表達如下:第一,繼續(xù)把這件事好好地做下去,及時地和我保持聯(lián)系,讓我欣賞到最新的文字,如果你們愿意給我看的話;第二,保持學習上的進步,給自己一個目標,一旦某一門學科掉隊了,要及時在時間上予以補足;第三,在班級實際生活中更多地幫助和鼓勵他人,只有如此,才會有更多的、更積極的素材提供給自己,否則只會閉門造車,也就沒有大的進步意義了。大概是這3點,因為第一點是肯定她們的,所以并不會造成思想上很大的沖擊,至于其他兩點,聰明的孩子會自己體悟的。
陽光煦暖,和這些喜歡文字的孩子對話是一種享受。
二
前不久,六(2)班籃球隊阿亮、春輝、佳琪代表南小,啟程前往金沙中學參加通州區(qū)中小學生三人制籃球比賽。下午回來我和他們進行了簡短的交流,了解了一些情況。
在我的辦公室里,孩子們自己找了個座,他們在我面前都是自由的,沒有任何拘束。
春輝:“今天真是太爽了,我們盡管沒有得到最好的名次,但還是有一場勝利,那一刻心里真的比吃了可樂還可樂呢!比賽之后,我才知道籃球運動真的是一個需要配合的游戲,而且大家要有配合的能力,其實,我今天發(fā)揮得不太好,還被對手摔了一跤,他們違反規(guī)則了,但是裁判沒有判,這不公平。”
阿亮:“我覺得吧,比賽時還需要我們運動速度再快一些,投球要準,真正比賽的時候非常激烈,每個運動員精神很投入,他們一看見球就會搶,還會快速去投,只要不犯規(guī)就可以了。如果犯規(guī)5次罰下場,我?guī)缀醮驖M了四場,只休息了3分鐘。”
一向靦腆的佳琪看著同伴們的表達,也不甘落后,搶著一次機會就說開了。
佳琪:“陳老師,這次我真的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原來還不太理解,以為‘團結’看不見摸不著,怎么體現(xiàn)呢?今天我看到了真正的團結,在和新壩小學比賽時,我是防守隊員,對方身高馬大,比阿慶還高一點,但我積極地沖上去防守,而阿亮和春輝負責接應我,大家不斷地傳球、接球,把那些大個子玩得團團轉,結果我們以局數(shù)3∶0戰(zhàn)勝他們。這是我們唯一一場勝利,真是來之不易,要知道如果我和他們任何一個單獨玩,都玩不過他們的。”
我們班3個孩子完成了整個集訓和比賽,很辛苦,每天早晨他們在教練的帶領下要比一般同學早到半小時,然后就是枯燥的運球、傳球、投球,也不知道他們投了多少次籃,摔了多少次跤,磕了多少次膝蓋,才有現(xiàn)在這樣暢快的表達,真是不容易。
每一段經歷都值得記錄,這個冬天,籃球是這幾個孩子的深刻記憶,這是確定無疑的。
三
記錄這兩件事都是即時完成的,寫完之后我才發(fā)覺有一種對比的價值在里面。
孩子們的寫作一般是獨立的、個人的創(chuàng)造,我從幾個孩子的文字里面看到了她們創(chuàng)造力的火花,每一段文字,每一個情節(jié),每一個表達都屬于她們獨特的內心傾訴。盡管我只是粗略地瀏覽,已經看出其中蘊含著的同學之間的友誼、對社會問題的觀點以及一些對于未來的理想,也包含他們樸素的公正價值觀。兩個孩子寫的是武俠類文字,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這些樸實的思想已經在他們的腦海里有了影響,這或許就是一種文化的隱形傳承。
學校教育沒有這些東西,并不意味著孩子們無法獲得,因為有其他的途徑在教育的體系之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家庭,孩子們在這些途徑上獲得的信息和能量一點不比學校教育少。而對于價值觀正在形成的他們來說,如何看待這些途徑所存在的正面、積極、向善的積極價值觀,如何摒棄一些落后、愚昧、消極的負面影響力,則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應該思考的,而我選擇做一個閱讀者、欣賞者的本意也就在于此。
而籃球是一個群體、團隊的運動,孩子們無論是參與者、還是旁觀者,我都希望他們從里面獲得更為健康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感悟。我和體育老師一起聊天,他說:“你比較重視班上孩子們的體育運動,愿意他們參加體育比賽并且和學生一起參與,這個方向是對的。體育除了獲得一些技巧性的技能之外,更多的是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yǎng)。這個意志力在以后其他領域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顯示出力量來了……”從孩子們在籃球賽結束之后的暢快表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力量獲得。
這樣的教育生活很美好,我愿做孩子們的閱讀者、欣賞者,一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南興小學)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