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這么一句話:小學教育沒有好成績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沒有修養功夫。先生所說的好成績,指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在90年后的今天,重新掂量此話,依然深刻透徹有振聾發聵之效。反觀各級各類學校,我們就會發現,不止小學的一部分教師沒有明確的人生觀,沒有修養功夫,中學乃至大學的一部分教師其實也沒有。90年前教師之弊病,依然是當前教師之弊病;90年前學校教育之痼疾,依然是時下學校教育之痼疾。教育事關國家宏圖偉業,教師關乎孩子未來成長,教師之工作于平常處顯不凡,在靈魂深處見偉大。教師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往往于無聲處影響著學生,因而教師的人生觀與修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如果沒有堅定而明確的人生觀,那么教育學生便成無稽之談。
依鄙人陋見,當下的好多教師缺乏明確的人生觀,也缺乏為人師表的修養。我們的有些教師對未來迷茫一片,對人生稀里糊涂,走前路顧不了后路。如此情況,又如何讓學生樹立起真實而明確的人生觀呢?
今日我國教師的現狀,便是受應試教育之鞭的抽打而疲于奔命,痛苦度日。
細觀教師隊伍,我們就會發現有些教師,是學究故態,埋首故紙堆不聞窗外事,讀迂腐書,講世外事,所教既不能經世致用,又不能使學生上進,使教學與社會完全脫節。有些教師乃不學無術之流,上學之時,考學或許只是為了敲開謀生之門,一旦端上飯碗,便不思進取教書混日子。有些教師原本有自己的人生觀、理想與價值觀,可是受應試教育所迫胎死腹中,無奈放任自流破罐破摔。有些教師自身修養不夠,不大明白人生意義,不大清楚為何而活,走一步算一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教學只為謀生。傳道解惑的師者,淪落為授業的匠人,一生辛勤耕耘卻是在馴養工具而已。葉老說:“凡是自己沒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人,對于他人的性情和希望,也模模糊糊,弄不明白。”教育的作用是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進而通過教育來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教師該有怎樣的人生觀與修養呢?
我想首先要有積極入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堪為師表,當為學生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行為天下先。教師應該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應該是引領學生探求天地神奇自然奧妙的人,應該是對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的人。教師上進,則學生才有可能上進;教師熱愛生活,則學生更有熱情對待生活。教師如果渾渾噩噩腐化墮落,怎能要求自己的學生品德高尚行為端正?教師行為邋遢舉止輕浮,如何去教育學生潔凈灑脫舉止穩重?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要有持久而并不庸俗的人生追求,有堅定的人生信念。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道,不是簡單傳授書本知識,還應該有博大精深的處世哲學與人生觀世界觀議題。解惑,也不是僅僅講解幾道習題,還應該解決更重要的人生意義、生活苦惱等困惑。授業,也不是當下盛行的解題之法,題海戰術。
任何人,若要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少不了明確的事業觀。教師自然不能例外,倘若教師將職業當事業,自然會有愛心、耐心、責任心。一個有此“三心”的教師,還怕教不好學生?
教師也應該永葆生命活力,做激情的學士,做引航開路的精神之塔。我一直鄙視沽名釣譽蠅營狗茍的教師(當然不止教師),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希望教師淡泊名利,看破紅塵不食人間煙火,做那隱居桃源的孤僻之士與厭倦俗世的世外高僧。教師應該與社會密切聯系,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我這樣說,并非苛求教師,故意刁難教師,教師工作的性質、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要朝著圣賢的方向努力。我不知道,教師從什么時候起已被庸俗化、平庸化了,因而當我們現在期望教師圣賢時,便會遭到庸俗者的圍攻。誠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接近完美是完全可以的。富蘭克林不就是通過自我約束而達到近乎完美的典型例子嗎?反過來說,天下圣賢,無一不是教育大家,無一不是優秀的教師,孔孟程朱是,柏拉圖、蘇格拉底亦是。
反觀當今學校教育,授業者倒是紛紛涌涌,然傳道者何其少也!
教師亟需明確自己的人生觀,亟需加強自身的修養。一靠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日常生活上軌道, “一言一行,都沒有消極的傾向;一飲一啄,都需要有正當的意義。”(葉圣陶語)二要修身養性勤讀書,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如此一來,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在教學相長中,共享教育的美好、快樂與成功。
責任編輯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