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練習題是實際物理問題、物理現象的科學簡化。物理練習題有利于學生鞏固、深化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規律,有助于知識的活化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而在編寫物理練習題時應注意“三性”,即科學性、目的性和擴展性。
所謂科學性,是指編選練習題中的條件、數據是否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如不注意這方面問題,使物理練習題本身就存在不能自圓其說的矛盾,這不僅不能起到物理練習題在教學中的作用,反而會造成學生對物理內容理解上的混亂,給教與學帶來不應有的困難,因此在編寫練習題時一定要注意科學性。
1. 所設數據必須合理。物理練習題中的各個數據不是都能隨意編造的,它要遵從一定的物理規律和客觀現實。如“在光滑水面上有一質量為m1=4千克的物體,以V10=3米/秒的速度向左運動,與其前方質量為m2=2千克、沿同一直線,速度為V20=1米/秒的同向運動的物體發生彈性碰撞,碰撞后m1的速度變為V1=1米/秒,方向未變,求碰撞后m2的速度為多少?”從表面上看,此題可以用動量守恒定律求得v2=5米/秒,但若從碰撞前后的能量來看,則違反守恒定律,因此題設數據是不科學的。還有些不合理的情況是屬于不切合實際,即根據題中的已知數據,通過正確計算得出不合實際的結果。
2. 題中所述的物理過程必須符合物理事實。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見識到更多花樣的物理習題,而在編選練習題時忽視科學性,造成了題目本身所述的物理過程不可能實現的錯誤。如在有關圓周運動的練習中,??梢姷竭@樣的一些提法:“長為L的細繩一端握在手中,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使小球以速率v在豎直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求……”認真想一想,不難分析出,小球不可能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這樣的題學生在課后做時可能看不出問題,但學完一定量的知識后,再回頭來復習時就會發現,由于命題不當出現了前后知識的矛盾,所以這對于學生掌握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綜合運用知識都是十分不利的。
所謂目的性包括兩方面:
1. 通過學生練習,試圖使學生鞏固哪些物理概念、掌握哪些物理規律、訓練哪些方面的能力、預期達到怎樣的效果等問題都要心中有數。一般來講,選題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在學生認識的轉折點上下功夫。如加速度的概念是教材中的一個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初學者總是將加速度與速度或速度的增量混為一談。為檢查學生對加速度物理意義的理解情況及其加速度的概念,可問學生:“一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加速直線運動,當其加速逐漸減小的過程中,其速度將如何變化?”這一問的目的就是要考查學生對加速度和速度的關系是否真理解。通過這樣具體問題的分析,達到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對加速度的理解之目的。
2. 在教學的不同階段,也要注意練習題的目的性。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新授課后就讓學生做受力情況復雜的綜合題,這不但會由于題目太難而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對牛頓定律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應以初步記憶、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為目的,讓學生做一些基本的、模仿型的練習題。但進入復習階段時,練習題就要以增大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全部物理知識解決綜合性問題為目的,因此題型也應趨于綜合化。
所謂拓展性,就是指一道練習題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塑造。這種塑造可以是解題方法上的一題多解,也可以是題目本身的一題多變。精心編選這樣的練習題,可達到以一當十、精講精練的目的,從而使師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如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mB的靜止物體B,其上有一質量為mA的靜止物體A,A、B間滑動摩擦系數為μ。(如圖1所示)今有一彈丸沿水平方向從左邊擊中A并被A反向彈回,因而獲得相對于地面的速度VA開始在B上滑動,問從A開始運動到相對于B靜止,在B上滑行的距離為多大?”對于這樣一個具體問題的分析,可引導學生從運動學和動力學、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動能定理、功能關系、速度圖像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求解,以達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多變的習題,可以通過一個具體問題的分析,再改變或附加一些物理條件,使原題變為一系列的具有不同側重點的相似練習題。它可以大面積地檢查、鞏固物理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訓練發散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傊?,習題的拓展性應體現出所運用的知識基本而廣泛,解題方法靈活而不呆板,難度深淺得當而有較大的引伸余地。
以上“三性”可以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以達到編選物理練習題的目的和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梅縣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