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一單元的學習已接近尾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和書的故事,無論是作家還是大師都用自己的語言告訴孩子們讀書的樂趣。孩子們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嗎?將來他們會與書為伴嗎?其內心是怎么看待書的?對閱讀還有哪些困惑與不解?抱著些許疑問,我準備在班上舉行一次“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會。
我讓孩子們為這次辯論會做好充分準備,并沒有強制執行,只是告訴他們確定自己的論點,根據論點如何選擇論據,并把自己找到的論據制作成小卡片,以備辯論時用。
辯論會前,我讓正方(開卷有益)的同學坐在一邊,另一邊是反方(開卷未必有益),沒想到全班三分之二的同學坐到了反方席,只有寥寥十幾個人坐上了正方席。開辯前的局勢就讓我吃了一驚。
辯論會中更是語出驚人,讓我深感“孺子可教也”!遺憾的是,沒有把孩子們精彩紛呈的表現記錄在案。
辯論會后,我讓孩子們以日記的形式,寫寫這次辯論會。最后,我把孩子們的日記稍作整理,再一次重溫了某些精彩片段。
星期六、日,我把資料都準備好,就等著星期一的辯論會了。盼啊,盼,辯論會終于來了。一進校門,我就興奮不已,雖然離辯論會只有一節課的時間,但我覺得時間像蝸牛一樣慢,心像著了火似的。一陣優美的音樂告訴我,下課的時間到了。而我卻好像聽見“辯論會馬上就要開始了”的歡呼聲。
老師宣布了辯論會的規則,一聲令下:“五(3)班《開卷是否有益》辯論會現在開始!”臺下正方和反方的四大辯手相互狠狠地放電,好像在說:“哼,我一定把你們打敗!”
正方一辯站起來,開門見山:“我認為開卷有益。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愛迪生不就是個例子嗎?他讀了很多書,從中受到啟發,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才發明了電燈。馬克思開卷,獲益甚多。他寫《資本論》時,就讀了一千余冊的自藏書,還到大英博物館看了三間屋子的書。如果馬克思不開卷讀書,可能就寫不出《資本論》來了。杭州四中高二學生文曄從小至今開卷讀書,不僅知識面廣,文理兼優,還在多家報刊發表文章30余篇,征文獲獎5次。一個年方17的學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說明‘開卷有益’嗎?人欲成才,士欲濟世,務必開卷讀書。”
反方一辯鏗鏘有力:“我認為開卷未必有益,原因有三:其一,書有健康不健康之分,看了不健康的書,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有些同學模仿書中的不良情節,走上犯罪道路的事例吧。其二,一旦有些同學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廢寢忘食,到了癡迷的程度,便會走火入魔,沒心思學習,成績也將一落千丈。其三,雖然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古人也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中,有許許多多的事,是要我們去親身體驗和經歷的,整天鉆在書堆里,那不就成了書呆子嗎?所以開卷未必有益,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辯論會進行得如火如荼。
正方二辯很有紳士風度,不緊不慢地說:“請問對方二辯:你們說開卷未必有益,那請問拿刀殺人的罪犯,是不是應該怪罪于刀呢?我方認為開卷有益,如果哪位讀書讀出了問題,那不是書的問題,而是你讀書的心態出了問題。”
話音剛落,反方二辯起身即答:“我認為讀書分兩種,一種是讀有益的書,一種是讀無益的書,有些人是因為看了無益的書,受了壞的影響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正反繼續發難:“請問反方三辯,你作文寫得那么好,成績那么優秀,難道不是讀書多得來的嗎?”
反方應答到:“那是因為我讀的好書多啊,所以書也有良莠,這也證明了我方觀點——開卷未必有益。”
正方毫不手軟,反問:“既然你這樣說,那就說明你是因為書讀得多,才能分辨什么是好書啊,因此也說明開卷十分有益。請問,如果你不讀書,怎么能知道什么是好書呢?華夏五千年文明,有多少詩人寫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哪一位不是因為讀書而來的呢?”(一番話贏得一片喝彩)
反方哪甘示弱:“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即是藥,那就有良藥和毒藥之分,毒藥是會害人的啊!所以我方認為讀壞書未必有益。”(掌聲四起)
正方一辯脫口而出:“請問,你知道某本是壞書,你還會讀下去嗎?如果是我,就不會翻看這書過4頁。原因何在,不言自明。”
反方四辯伶牙俐齒:“請問《紅樓夢》是本好書吧。有的人從這本書中讀出了一個朝代的興衰,并引以為戒;可心術不正的人在這本書中只讀出了榮華富貴,紙醉金迷,而選擇去偷去搶。這又作何解釋呢?”(精彩!精辟!)
辯手爭得不可開交,下面聽的人也議論得熱火朝天。
正方不敢掉以輕心,繼續堅持道:“這不是書有問題,而是人的心態有問題,心態好的人會去選擇一些正確的書來讀,問題不在書本身,而是看書的人要有所選擇,把握好自己的讀書心態。”
辯論場面越來越火爆。
反方三辯:是因為讀書多,不……是……(語無倫次)
反方四辯急不可待,伸手摁下三辯,接口道:“希特勒寫了一本《我的奮斗》,它足足殺死了11人(看書后,覺得自己沒用,所以自殺)。這本書如今已經被禁看。請問聽到這樣的事,你還會認為開卷有益嗎?”
正方辯手依然不緊不慢:“那請問,你會因為一本書自殺嗎?你不會!是因為你看書多了,可以分辨好壞了。”(又是一陣叫好聲,辯手帶著得意的笑坐下)
反方激動地站起來說:“《老夫子》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我們身邊有多少同學,因為看了這本書,學會了里面罵人的話,這不就發生在我們周圍嗎?事實勝于雄辯。”
辯論雙方針鋒相對,水火不容,唇槍舌劍,難分高下,辯論繼續著……
最后正方總結發言:“開卷到底有沒有益,我想讓事實說話,古今中外,哪一個卓有成就的人不曾千萬次地開卷?正是因為開卷讀書,他們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讀書破萬卷,編寫修訂了《詩》與《書》;司馬遷讀書破萬卷,寫成了《史記》,彪炳千秋;李白讀書破萬卷,斗酒詩百篇;魯迅、郭沫若讀書破萬卷,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英國哲學家培根有句名言:‘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這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開卷有益。不過想提醒大家的是,請看正規的書,請保持良好的心態讀書。謝謝大家!”
反方總結發言:“我方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有人把書比作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清楚吧,所以看好書才會對你有益。我真心地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選擇地看書。不要因為看錯了一本書而誤入歧途。再一次和諸位分享我方觀點——開卷未必有益。謝謝大家!”
辯論會結束了,孩子們記錄下了自己的點滴感受、收獲——
這一次太遺憾了,我沒搶到辯手的位置,準備了那么多資料一點也沒用上,遺憾!
這次我沒好好準備,我終于明白老師說的那句話——機會永遠屬于有所準備的人。平時看了那么多書,這一次因為我的不在意,而失去了一次表現自己的好機會。唉!
為了辯贏對方,我集中精力聽,生怕漏掉哪個字;絞盡腦汁想,感覺腦子都要爆炸了。同學們說我說得太快了,好多都沒聽清楚,但掌聲還是那么熱烈,感謝!感謝!
老師沒說誰贏,說重要的不是輸贏,是我們學會思考、學會讀書!我覺得一次辯論不過癮,要分男女隊再比一次就好了。
……
沒想到學生給予了我一場精彩的辯論會,這是一次思想碰撞的享受之旅。看著孩子們一張張漲紅的小臉,我聽見了一朵朵思維之花、思辨之花綻放的聲音。我明白,其實勝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收獲,收獲了思想,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帕斯卡爾思想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因為思想而偉大。”一個人如果沒有帶著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著,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義的人生。
孩子們的思想之旅才剛剛開始,我愿意陪伴著他們,一路傾聽花開的聲音。
(作者單位:廣東江門市蓬江區甘光儀學校)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