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濟南市一名初二女生在初二升初三的節骨眼上退學,回家專心讀書。她的課表是,上午讀《論語》《周易》,下午讀《周易》和《莎士比亞詩文集》。她背誦《周易》已經到了第15卦“謙卦”。她說,將來打算學中醫,給人治病。
目前,“在家上學”在許多國家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見《長沙晚報》)英國自2000年以來選擇“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增長了近兩倍,目前4歲至16歲兒童“在家上學”的人數大約在2.1萬人左右。據美國教育部統計,全美至少有110萬名兒童在家上學,而在10年前僅有36萬名。
“在家上學”也成為了中國教育的一種潛在力量。登錄“在家上學網”,網站開辟有“在家上學記事”:在家上學的酸甜苦辣,展現在家學習的獨特生活及其思考。還有“私塾記事”:在私塾上學的心得記事。“在家上學歷史資料”:世界的,中國的,有關在家上學的資料以及“在家上學孩子的心靈世界”。
雖然在家上學與《義務教育法》還存在分歧,但作為一種教育改革的新嘗試,應該有值得肯定之處。正如教育專家楊東平教授指出的:”在家上學、私立教育都是對公立教育單一模式的豐富和補充,從而增加教育的多樣性、選擇性”。“完全可以通過地方立法積極地參與這一過程,推動學習化家庭和學習化社區的構建,滿足家長、學生對教育的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要求”。我們不妨接納它的存在,激起教育的“多元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