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在面對突發事故、災難時更容易受到傷害。在目前國內基礎教育在生存教育領域尚存在缺失的狀態下,我們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從容面對危險?如何自我調節心理?這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中闡述,《體育與健康》高中段的具體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五個方面,分為兩條主線: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可稱為運動主線,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可稱為健康主線。其中運動是載體,而健康是主線、是目標,應通過載體去實現目標,突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體育教育對于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對于受教育者奠定終身體育鍛煉、學習、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我們如何在學校體育課堂進行生存教育呢?
總體來說,學校體育有必要將生存技能的傳授和體育技能的傳授結合起來,通過體育技能來教給學生生存技能,解決學生吃苦精神欠缺、自立能力差以及缺乏防范意識、自衛、自救能力等問題。具體來說,作為學校體育教師,既要在課堂教學中貫穿生存意識的思想,又必須教給學生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知識、技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現階段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學校體育的著眼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導鍛煉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等方面上。如在體育課堂上向學生講授運動損傷、運動休克、暈厥、中暑、溺水自救與救護、野外生存等情況的處理和護理方法。這不但能使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得到提高,應急狀況下能自我保護,逆境下能自我心理調節,同時還能使學生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能以良好的心態主動與他人、與社會溝通和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要使學生學會生存,在體育教育中就不能僅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為滿足,還必須從廣泛的領域,培養他們適應未來新的生存環境的各種能力,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生活需要的現代人。事實上,正確的走、站、坐、臥的姿態,良好的作息和飲食衛生,用眼和腦的衛生常識,各種自我防衛技巧,防火常識,基本的運動創傷救護常識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識等體育衛生保健的內容,都是與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緊密相關的。這些知識和技能,在體育教師當中也非每個人都具備的,所以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體育教師這些方面的培訓工作,是保證生存教育得以在學校體育課上開展的基礎和前提。
廣大學校和體育教師還可以從挖掘目前的體育教材在培養生存意識方面的利用價值入手。如江蘇體育教材中初中年級的《運動損傷簡易處理》《如何進行野外活動》等,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地拓展教材,讓學生更深切地了解到身邊可能發生的事及如何處理。當然也可以適當增加課外知識如遇上火災、溺水、野外迷路該怎樣自救等。
寓生存教育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也是學校開展生存教育的有效方式。據報道,近年來我國學生的社會實踐和野外體驗活動已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如果沒有實踐活動的體驗和鍛煉,生存教育就無法發揮其提高學生應對問題能力的功能。因此,必須在學校開展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及春、秋游活動中,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一些生存模擬訓練,在實踐中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體驗自救,使學生的生存能力在克服困難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時代賦予體育教育以新的歷史使命,并提出許多新的課題,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體育教育價值觀,從更加豐富的層面看待體育教育與人的發展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我們應把“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傳統體育價值觀同“學會生存的必要知識和技能”這一新的教育價值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符合時代要求和現代社會發展形勢的全新的體育教育價值觀。
(作者單位:南京市寧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