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翠,夏偉霞,劉桂香
(高要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高要526040)
隨著圍生醫學的發展以及麻醉技術的進步,剖宮產術已成為解決產婦自然分娩困難時一種較為安全的手段。隨著剖宮產率的逐年上升,如何解決產婦早泌乳,提高母乳喂養率,促進母嬰健康,是目前護理工作者必須解決的課題[1]。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高要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對180例剖宮產術后產婦的進食時間稍作改進,以觀察產婦的初乳時間、泌乳量、肛門排氣時間、子宮復舊情況的變化,進而探討早進食、早泌乳對母嬰健康的影響。
選擇在本院產科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360例,年齡23~32歲,均為初產婦,孕周37~42+2周,體質量57~72 kg。剖宮產術程順利,產婦營養狀態良好。既往無腹部手術史,無消化道疾病和妊娠并發癥等。將360例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80例。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體質量及新生兒出生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手術后6 h給予產婦進食流質飲食(免糖奶),少量多餐喂粥水,觀察患者有無腹脹等不適,10~12 h后改為半流質飲食,待肛門排氣后即恢復正常飲食。對照組按常規剖宮產術后禁食6 h后,開始進食清流質飲食(免糖奶),肛門排氣后改為半流質飲食,排便后恢復正常飲食。同時對2組產婦和家屬進行宣教母乳喂養知識,給予熱敷和按摩乳房,協助早期母嬰皮膚接觸,指導產婦哺乳時將新生兒抱著貼近自己,讓新生兒的頭和身體擺放呈一直線,臉向著乳房,讓新生兒吸吮乳頭[2],均采取協助產婦床上活動,勤翻身、溫熱水泡腳和按摩雙下肢等護理措施。2組均于術后12、24和48 h采取標準手法擠奶,觀察乳汁分泌情況,并且記錄產婦肛門排氣時間。
泌乳量根據日哺乳次數、喂哺時間、新生兒日排尿次數、哺乳后睡眠情況及新生兒體質量來判斷[3]。母乳充足:哺乳6次·d-1以上,喂哺時間20~30 min·次-1,新生兒小便≥6次·d-1,哺乳后能安靜入睡,體質量正常增加者。母乳不足:哺乳≤5次·d-1,每次喂哺時間<30 min·次-1,新生兒小便<5次·d-1,每次哺乳后仍哭鬧不安,而適量補乳后方能入睡。母乳缺乏:標準手法擠壓無乳汁流出。
用SPSS 11.0統計軟件建立資料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產婦術后不同泌乳時間泌乳量的比較見表1;2組產婦術后母嬰健康狀況比較見表2。

表1 2組產婦術后不同泌乳時間泌乳量的比較

表2 2組產婦術后母嬰健康狀況的比較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能提供嬰兒全面營養,促進其健康成長和發育。母乳分泌是一個復雜由多種內分泌參與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精神狀態、體力狀況及營養補充情況,均會影響到母體泌乳和哺乳過程[4]。一般大多數產婦在試產失敗后才行剖宮產術的,在試產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和能量,加上由于術前、術后因麻醉需要而禁食,導致產婦機體出現負氮平衡。若產后不能及時進食,乳汁分泌量將減少50%左右,進而使新生兒吮吸次數減少甚至拒絕吮吸,導致母乳喂養失敗。因此,產婦早期及時補充營養對早泌乳和增加泌乳量尤為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早進食比對照組常規進食使乳汁分泌時間明顯提早,48 h內的乳汁分泌量(157/180)也明顯高于對照組(126/180)(均P<0.05)。這有利于新生兒在出生后前3 d即得到純母乳喂養,大大提高母乳喂養率。因此,術后6 h早進食,能夠及時補充產婦的營養需要,促進乳汁早分泌和增加泌乳量,滿足新生兒母乳喂養的需求。
隨著現代剖宮產技術的進步,手術時間越來越短,腹腔暴露時間也隨之縮短,且術中一般僅接觸脹大的子宮,很少有接觸刺激腸管,同時,剖宮產手術對象大多為消化系統功能正常、腹腔無病變的年輕初產婦,因此,上述因素均為剖宮產術后產婦早進食提供了保障。
據房紅霞[5]研究報道,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進食有利于促進母體早日康復,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在肛門排氣時間、子宮復舊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在出生后前3 d母乳喂養率(177/180)也明顯高于對照組(162/180),這與文獻[3]報道相符合。因此,術后產婦早進食、早泌乳對母嬰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優點:1)有利于促進母體胃腸功能的恢復。胃腸內營養是維持和促進腸道功能的最佳方式,單純的剖宮產手術對胃腸道的刺激小,產后早期進食高營養、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飲食,可通過刺激胃腸道黏膜及平滑肌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大大縮短肛門排氣排便時間。2)有利于促進母體早日康復。早進食可減少術后輸液量,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促進產婦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早泌乳可通過刺激腦垂體后葉釋放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縮短子宮復舊的時間。3)有利于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和發育。早泌乳和初乳量增加,使產婦增強對母乳喂養的信心,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這對新生兒迅速適應出生后環境的改變,促進其胃腸管結構成熟和功能健全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進食、早期泌乳均能促進母體機體早日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同時,也大大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促進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母嬰健康護理效果。
[1] 田曉芳,李春香,產婦康撫對剖宮產術后純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20-21.
[2] 李蓮,曾明珠,李秀蘭.剖宮產術后產婦早進食與泌乳量關系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06,6(18):96-97.
[3] 葉笑梅,顏勝寧,黃沁心.不同喂養方式對初生嬰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7):36-37.
[4] 秦學玲,劉秉芳,劉雅麗.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早期泌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6):1076-1077.
[5] 房紅霞.剖宮產術后進食時間對產婦康復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0,16(2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