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蓮
(江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南昌330012)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的一項重要手術,是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有效措施。由于剖宮產屬Ⅱ類切口手術,手術時腹壁及子宮肌壁均有創面,因此針對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但至今采取何種方式、何時應用仍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1]。筆者對36例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短程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報告如下。
選擇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江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擇期剖宮產患者72例,年齡22~38歲。入選患者均排除:心、肝、腎等疾病,血液病及糖尿病,血紅蛋白>90 g·L-1,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及產后出血等產科合并癥及并發癥,藥物、食物過敏。將72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各36例。2組在年齡、孕周、孕次、術前血紅蛋白、手術時間、手術指征、胎膜破裂時間、產程、肛門及陰道檢查次數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采用圍手術期短程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剖宮產術前30 min將頭孢噻肟鈉2 g溶于生理鹽水100 m L,快速靜脈滴注(20~30 min),手術結束后6 h內再重復使用1次,以后不再使用任何抗生素,直至出院。
B組:采用術后傳統應用抗生素。術前術中不用任何抗生素,術后常規使用頭孢噻肟鈉2 g溶于生理鹽水100 m L靜脈滴注,每日2次,共用3~5 d。
1)術后最高體溫和術后退熱時間;2)產褥感染:子宮及子宮旁壓痛,陰道分泌物有臭味,排除其他引起發熱的原因;3)腹部切口感染;4)術后住院時間;5)術后子宮復舊情況(住院期間每日宮底高度下降<1 cm為子宮復舊情況良好)。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術后最高體溫、術后退熱時間、產褥感染及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與B組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顯著低于B組(P<0.05),且術后機體恢復快,子宮復舊良好率顯著高于B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各觀察指標比較
近年來剖宮產率逐年上升,因婦女陰道和宮頸內存在大量細菌,雖然手術是在嚴格消毒和無菌操作下進行的,但手術的干擾不但破壞了自然防御機制,而且術中出血、創傷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這些均增加了感染機會,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又因剖宮產術后感染主要是由陰道內潛在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所以選擇抗生素時,最好是廣譜抗生素[2]。因此筆者選擇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生素頭孢噻肟鈉作為預防性用藥,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對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抗菌譜廣,半衰期長,對母嬰副作用小,且價格便宜[3]。并且有研究表明傷口被細菌感染的危險期一般發生在術后24 h內,關鍵時間在于手術切口切開至縫合關閉的這段時間,故認為圍術期預防性抗生素應用完全能覆蓋感染危險期[4]。筆者采用術前30 min內快速靜脈滴注頭孢噻肟鈉,結果顯示患者術后最高體溫、術后退熱時間、產褥感染及腹部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與術后常規用藥相比均無明顯差異,說明圍手術期短程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和術后常規應用效果相似,因此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短程應用頭孢噻肟鈉預防術后感染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法,并且符合圍手術期抗生素要高效、廣譜,覆蓋易引起感染常見病菌的要求。另外,由于短期預防性用藥劑量小,術后住院時間短,用藥費用低,不僅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而且由于應用抗生素的療程短,可以大幅度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量,降低長期應用抗生素帶來的醫療風險。同時,在目前母嬰同室的情況下,術后不用抗生素,避免了新生兒通過母乳吸入抗生素造成的不良影響,有利于母乳喂養,減輕乳脹和利于產婦早日下床活動,較快恢復體力和腸蠕動,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加速產婦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術后子宮復舊情況好于B組。因此,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短程應用抗生素是安全合理、經濟有效的。
[1] 任艷麗,鄭磊.婦產科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時間與療效[J].醫學論壇雜志,2005,26(12):40-41.
[2] 董文漪.剖宮產預防感染藥物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272-273.
[3] 丁紅,王蘊慧.剖宮產術中應用頭孢類抗生素對生殖道菌群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0,35(6):342-344.
[4] 殷凱生,殷民生.實用抗感染藥物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