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能力,對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常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雖然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的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我在農村初中進行美術教學已經十多年了,在教學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對美術課有興趣的不到60%,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對美術的興趣下降到了如此地步呢?經過總結分析,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在幼兒園,許多家長會對孩子能畫畫給予鼓勵和夸獎。進入小學以后,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家長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因此會忽視興趣、愛好的培養,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學校因素
多數學校都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從教師到學生都認為學校美術是沒有用的,是在浪費時間。而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教師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使學生對美術失去了興趣。這些都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該如何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呢?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能在課堂中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馳騁于古今中外,快速獲取美術教學資源,讓教師和學生在美的知識長河中徜徉。例如講授《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時,我收集了很多各地區的表現民間美術的圖片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視頻,并結合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生認識了豐富的民間藝術種類以及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特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
四、注重欣賞在教學中的作用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的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F在主要問題是相關資料缺乏、設備不齊,教材中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像、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圖像,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學生欣賞作品時主動性強,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生欲望,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愿意參與到其中。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范,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熏陶中,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五、獨特的導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氇q如樂曲的前奏、戲劇的序幕,它會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地進入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1. 音樂導入法
音樂和美術是姐妹學科,在出示不同感受的圖片時播放不同的鋼琴曲,如《獻給愛麗絲》《命運》等音樂,能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圖片中所要表達的“寧靜、急躁、狂亂、熱烈”等線條所表達的氣氛。
2. 實驗導入法
在美術教學中,語言有時是無法表達的,而采用實驗導入法,則可以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觀察那些生動、尚未認識的現象,以一個直觀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講授《對印的樂趣》時,先讓學生在手上涂上色彩,然后印在紙上,產生手的圖案,既讓學生了解了對印的原理,又激起了他們動手的欲望。
六、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多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例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時應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單筆畫開始,在此基礎上再循序漸進,逐步加深。
總之,教師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瓦房店市第三十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