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
關鍵詞:班風;感恩;科學管理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是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發展的指導者。因此,作為“班集體靈魂”的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歷史重任。
那么怎樣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樹立良好的班風,提高班級凝聚力
身為班主任,抓好班風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優良的班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求班級在學校集體性活動中樹立班級的形象外,還需經常對學生進行“班興我榮,班衰我恥,以班為家,榮辱與共”的教育,以此來增強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經過實踐探索,我認為在班風建設上,班主任除了進行思想教育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引導學生融入集體
班級文化的作用是在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教育學生。對于班級文化建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體現自主、合作的理念,真正達到“人人為管理,事事講管理,處處有管理”的良好效果。另外,為鼓勵學生明確不足,不斷進步,我們創建了“心語信箱”和“星光大道”,心語信箱傳遞同學們之間的心靈寄語,星光大道展現每位同學的進步與收獲,而且,我們根據學生的發展動向,及時地更新班級文化內容,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融入班集體中,真正體會集體的溫暖。
2. 開展有效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班級活動能促進班級全體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發展,是打好素質基礎的重要形式、途徑和方法。同時班級活動是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班主任對班級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培養學生素質基礎的基本形式,也可以鍛煉學生和學生干部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尋找快樂,獲得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抓感恩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古訓。通過開展“感恩親情”主題班會、感恩故事演講會等形式的班級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父母養育我們,應該感謝他們;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引導我們做人,應該感謝他們;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彼此關心,也應該相互感謝等。由此以來,學生懂得孝敬父母了,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同學之間不僅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關愛,而且能夠自覺遵守班級規定,從而形成了和諧的班級氛圍。
三、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構建和諧向上的班集體
班集體不僅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而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活動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課堂。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能以熏陶、感染、凝聚、激勵等方式,促進學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可見,建設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是多么的重要。
1. 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班主任和班干部、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就好比傘柄、支架和傘布的關系,一個好的傘柄,如果沒有支架的支撐,是無論如何撐不起一片天空的。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培養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性,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又能使班主任工作省心、省力。
要注重培養班干部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班干部要管理好班級,自身素質一定要高,這就是說: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達到這個標準,就要激發班干部首先主動接受學校、班級的各類行為規范教育,讓他們能夠經常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長久的威信。
2. 把教學工作與日常管理相結合
課堂上讓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嚴把作業關,使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作業是知識的實踐,不交、遲交或抄襲作業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幾大障礙,對于作業,我采取了相應措施:一是突出學習委員、科代表的地位與作用。讓學習委員、科代表在同學們中樹立威信,進行作業的監督、檢查。二是組織學習好的同學成立“學習幫扶小組”,對學習差的同學進行輔導,幫助、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
在這種制度下,既讓學生們養成了獨立思考、獨立作業的好習慣,又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班主任,只要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學生為本,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能有效地達成班級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林冬桂.班級教育的理論與方法[M].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吝轉紅.淺談如何創建和諧向上的班集
體[J].當代創新教育,2010(9).
(遷西縣太平寨鎮龍辛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