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在盤錦實驗中學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的時候,多次在領導班子會上和教職工大會上提出,這屆班子要做到12個字: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務,無親疏。
為了落實“多工作”,魏書生兼課帶班,兩位副校長也全都兼課。教導主任兼任兩個班的數學課,教改辦主任兼英語課還當班主任,團委書記兼語文課。領導班子成員兼課的平均節數,和一線教師的授課數相等。多年以來,魏書生的加班和額外工作量是比較多的,但從來沒領過一次加班費、補助費。
為了落實“少得利”,領導班子作出規定,骨干教師拿學校創收的一等獎金,領導班子成員一律拿二等獎金。
1987年初,學校分了兩套住房。魏書生當時住在愛人單位分的沒水沒氣且很簡陋的房子里,但他主動提出自己不參加分房。副書記是1948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住在條件極差的一間半土平房里。考慮到學校的困難,他也沒有張口要房子。副校長是1963年東北師大畢業生,住在離學校很遠的城郊,是自己蓋的將要倒塌的土平房。考慮到不和教師爭利,他也沒有張口要房子。盡管住房矛盾極尖銳,但群眾看到領導這樣做,也就不再爭執。這兩套住房,很順利地分給了兩位普通老師。
為了落實“勤服務”,在魏書生的帶領下,冒著風險,聘請能人,辦了汽車修理廠,利潤很快由2萬元達到了8萬元;貸款買了三臺汽車,成立了運輸隊,當年運輸額突破20萬元,利潤即可還貸款。此外,還辦了兩個商店,一個物資購銷公司。教工們看到,僅兩年多的時間,學校就辦了這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感到“勤服務”三個字也落到了實處。
為了落實“無親疏”,魏書生在全校職稱評定動員大會上說:“我們決不搞遠近親疏,決不謀任何私利,決不個別許愿。請大家不要到領導家去談職稱評定問題,有問題在學校公開談。評誰不評誰,權力在政策,在群眾。我們的責任是組織群眾學習政策,理解政策,掌握政策。”由于政策學習掌握得比較好,到真正確定人選時,全校教工只用了15分鐘時間投票。結果群眾、評委、領導的看法竟然完全一致。這么復雜的一項工作,在干群之間、同志之間從始至終沒有發生一點不團結、不愉快的事情。市教委職改辦負責同志也多次說:“實驗中學沒有一個人上訪。”群眾評論說:“領導不拉幫搞派,不搞遠近親疏,復雜的問題也能變得公開化、簡單化。”
此外,在處理入黨、提干、分房、評工資這些問題時,魏書生和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都力求做到無親無疏。對那些和領導有不同意見的人,甚至采取不正當手段對領導搞小動作的人,也都力求做到一視同仁。
從落實“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務,無親疏”的實際言行中,全校教職工真切地感到了魏書生和全體領導班子成員的一片公仆之心,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因而形成了熱愛學校、關心學校,積極為辦好學校提建議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