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客觀分析,尋找符合學生需要的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推行愉快教學,并結合實例進行深入論證。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愉快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通過研究性、探究性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而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往往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其心理特點是復雜多樣的。因此,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所謂愉快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師樂教,學生樂學。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時刻研究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習慣,引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是我們在新課標的感召下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加強情感教育,優化愉快教學呢?筆者認為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學生的心理需要
1. 尊重學生對愛的需要,讓愛心導航,讓欣賞作帆,使學生喜歡語文
師生關系好,學生愛老師,就會“愛屋及烏”,愛其所教的學科;師生關系好,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高,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欣賞和愛護學生。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我們首先要以一顆赤誠的心去愛護和欣賞每一個學生,你的愛心、你的包容、你的欣賞,會讓他擁有自信和勇氣,從而戰勝自我。”結合自己的一次作文教學實踐,我談談這個話題。開學不久,在一節作文課上,我布置了一篇要求寫自己成長歷程中快樂時光的話題作文,學生都在文中熱情洋溢地記述了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只有一個殘疾學生,在作文中只寫了一句話:“老師,我沒有快樂。”通過班主任了解,這個學生在班級里平時很自卑、孤僻,沒有朋友。靜心考慮后,我沒有直接找他談話,怕觸及他內心的傷痛,而是在他的作文本上寫道:“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夠走出‘沼澤’。別把自己鎖在黑暗與孤獨的世界里,打開心窗吧,快樂正注視著你,老師會關注著你……”他拿到作文本后,當天放學時,又鄭重地把作文本交給了我,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從這以后,他開始喜歡語文課,并喜歡寫作了。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呵護他們敏感脆弱的心靈,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對愛的需要,建立起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心境和強烈的求知欲。
2. 關注每個學生,滿足他們對成功的需要,讓他們享受快樂語文
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其中蘊涵著來自師生雙方的極其豐富復雜的情感因素。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具備高超的理解力,善于暢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納和呵護每一位學生,做每位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排演話劇。例如在《威尼斯商人》的表演中,一個平時從未登過臺、甚至沒有舉過手的大個男生,參加了學習小組表演,但由于緊張,底子薄,他表演的“安東尼奧”忘了幾次臺詞,因此他的臉也紅了幾次,局促不安,但語氣較有特點。各組都表演結束后,我提議讓學生們選出一個“最佳演員”。評選之后,我大聲說:“老師今天還要特別推薦一個同學,他很有勇氣,能堅持到底,雖說忘了幾句臺詞,停頓了片刻,但他把安東尼奧的勇于幫助朋友犧牲自己的精神表現了出來,我認為他起碼應獲得一個‘最佳新人獎’。”學生們心領神會,異口同聲地說出了他的名字,然后掌聲一片,產生了共鳴。后來這位同學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
當前,有哪個學生不渴望成功呢?!這就需要我們要及時去發現、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功點,給學生多創造一些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才能激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利用語文學科的獨特優勢,融入有趣的知識,減輕學生負擔
語文課程的豐富性讓學生們有了廣袤的自我教育空間。課本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將生活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教師有的放矢地講述一些趣味性強、容易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的歷史文人故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讓學生產生愉快的學習心理。教師還可以運用圖片、音樂等技術手段,營造與課文相符的情境,創設一種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描繪出的氣氛,投入到情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從而達到文字還原生活的目的。
比如我在講授《中國石拱橋》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拱橋”的認識,在課件開頭展示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拱橋,學生一看馬上就明白了文中“就像一道虹”的解釋。這樣,就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輕松了很多。再如蒲松齡的《山市》一文,這既是一篇古文,內容又是學生不曾看到的海市蜃樓,難以想象。而我在教這一課時,專門制作了PowerPoint課件,首先展示了很多海市蜃樓的圖片,讓學生對海市蜃樓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中提供的與課文配套的動畫,邊講課文邊放動畫。這樣,課文講完,動畫放完,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文章的內容,直觀而形象,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總之,教師只有加強情感的注入,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式學習,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文.教師心理健康讀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
范大學出版社,2002.
(邳州市連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