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讀講演練每個步驟是否貫徹到位,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當堂課內容的掌握和消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究其間的內涵,挖掘深層次本質性的東西,把握好每堂課的教學,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職高;政治;實踐
政治課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它不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運動,不可能有統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可以有不同的流派和模式。本人擬就自己幾年來有關中職政治課“讀講演練式”教學方法,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讀書——提倡自學,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發現提出的能力
政治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依據,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主要源泉。目前,職高生大多數選擇就業而放棄升學,為了適應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但現實情況是,職高生學習能力弱,更別提自學能力了。因此,提高自學能力應先從培養閱讀能力入手。經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發現,目前中職學生閱讀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中職學生普遍學習習慣較差,大多數人思想上只重專業課而輕文化課,又認為政治課不用參加會考,無關緊要。思想上不重視,不會主動去讀書。
(2)對待政治教材,有些同學類似于讀小說、看畫報,感興趣的看一看,不感興趣的就一跳而過。
(3)學習底子差,注意力難持久,興趣容易轉移,讀不實。
(4)從政治這門學科本身來說,概念比較抽象枯燥,影響學生對書本內容的學習理解。
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可采取如下方法:
(1)從思想上引導學生重視政治課學習,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指導看書方法,注意抓住重點、中心。在閱讀前就布置好相關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以激起他們讀書的興趣和欲望。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注意政治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幫助學生弄清政治概念、政治理論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一些具體又生動的事例將復雜的概念簡單化、明朗化。
(3)課前布置預習作業,上課時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必要時可以找出做的比較好的筆記給全班“展覽”,為全班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榜樣。
(4)教育學生養成先仔細閱讀課本,理解課本所教知識,然后再做作業的習慣,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指導學生課外多讀政治類讀物,關心時事,幫助學生選擇讀物內容。
二、講解——啟導、探究,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課堂講授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學是由教師、教材和學生組成的一個集合,應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的新課程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編碼”,變教材為學生可以接受的信息,選擇最優的表達方式和傳輸“序列”,及時收回學生的“反饋”,靈活地“調控”,以取得最佳的“傳導”作用。因此,我認為課堂講解傳授應注意以下幾點:
(1)廢止注入,提倡啟發。注入式教學特點是教師當主演,學生當聽眾;教師“一言堂”“滿堂灌”,以課本為圣旨,弄得口干舌燥,學生死記硬背,課堂死氣沉沉。而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教師當導演,學生當主角;教師課堂有的放矢,啟發誘導,課堂生動活潑。
(2)緊扣教材,突出重點。教師既不能信口開河,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參材料大搬家,而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相關知識找一些時政熱點,在課堂上呈現出來,讓學生根據具體的事例來思考能與課本什么知識點聯系上,這樣既有利于課本知識點的記憶,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解題能力。比如在講解稅收時,就可以聯系當前的熱門話題——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等。
(3)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教材有時考慮到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有些章節難點過于集中,有些內容敘述過于簡略,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如何抓住關鍵,分散難點,突破難點。
三、演練——實踐、創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自學討論、講解探究的基礎上,教師要精心設計搞好演練。課堂練習和課外實踐是有所不同的,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絕不能輕率地給出一大堆難題,從中讓學生隨便選作一點。我認為,課堂練習是很重要的學生反饋,在每節課要留出相應時間作為課堂演練,如遇特殊情況可以上“演練課”。因此在備課選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精心進行編選,一般可做以下三個梯度的練習。
(1)讓學生直接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解答一些基本的、簡單的基礎題。如判斷對錯:貸款消費就是超前消費。出題形式可以是口答題、填空題、選擇題,讓當堂課內容再次呈現,進行再現性練習。
(2)讓學生直接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的基本題。如講解消費者合法權益與維護,舉例兩人到酒店包房用餐,卻被告之有最低消費,就可以聯系到很多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應用。
(3)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一些知識面寬、難度較大、比較復雜的綜合題。像今年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核泄漏事件轟動全球,是全世界人民茶余飯后談論的焦點,教師就可以將其拿到課堂上與學生討論,不光要學生講出自己的觀點,還需要言之有“理”,而這個理就需要學生聯系到所學過的內容。這樣做有利于因材施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創造性練習。
另外,我認為演練形式可以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如口答、筆答、搶答、必答,小組競賽、晉級測試、專題訓練等。
四、總結——分析歸納,培養學生掌握規律、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總結歸納,掌握規律,在講解演練、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歸類、系統概括、課堂小結。這是學生思維的高級形式,是從“已知”到“未知”,又從“未知”到“已知”,實現認識論的第二次飛躍。我認為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三個反饋。教師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求異、求同思維和發散、集中思維。完成這一步驟的主力是學生,教師只需做到適當的引導和啟發。當然總結歸納的方面很多,我認為主要應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啟發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具體問題抽象化,解題途徑規律化,解題步驟規范化,分析問題條理化,新舊知識類比化。
(2)總結解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如“聯系實際法”“舉一反三法”等。
(3)總結學習的一些規律,每節課的重點、難點、關鍵是什么;哪些基礎知識是必須牢記的;掌握一些基本例題和習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格式等。
(4)最后布置課外作業和下節的預習提綱,留自學思考題;推薦課外讀物,提出要求。
總之,運用“讀講演練式”教學法,“讀”是基礎,“講”是關鍵,“練”是重點。這種教學法能改變上課“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變“教”為“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單項交往為多向交往,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好習慣,使學生的自學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我深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職高政治課堂教學一定能得以改善。
參考文獻:
[1]王曉云.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研究
[J].青年與社會,2009(12).
[2]梁成浩.對當前形勢下職高政治教育的
一些看法[J].讀與寫雜志,2010(12).
[3]錢偉.淺議以新理念引領新課程背景下
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J].科教文匯
2008(4).
(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