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手段日趨現代化。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用好多媒體,使之能更好地輔助化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之成為現代化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
關鍵詞:化學教學;現代教育技術;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張嘴,一只粉筆,一塊黑板”這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需要。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一門自然科學,它包括宏觀又包括微觀,要求教師返璞歸真地呈現學科的本貌,要求學生在客觀情境中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現象、過程全部客觀地、生動地、具體地再現于課堂,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色變化和發展來獲取知識,認識世界。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
1. 創建直觀的教學情境
利用電視、錄像、VCD等現代教育媒體,可以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根據教學的需要,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事物、過程、現象全部再現于課堂。例如在上“二氧化硫”這一節時,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酸雨危害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酸雨給人類帶來的災害,然后告訴學生,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硫的過量排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環保意識。
2. 有危險性及復雜反應的模擬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傳統的課堂教學在給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由于未能給學生形成必要的表象,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和引導學生親自實驗是化學課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化學反應過程所需時間長短不一,反應現象各異,由于學生觀察力不強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往往因為疏忽而放過那些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現象。因此,對于一些反應時間較長、反應現象不易觀察或者具有危險性的實驗,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模擬實驗操作就顯得恰如其分。例如甲苯的硝化實驗,該反應會生成易爆物質(三硝基甲苯),在以往的教學中都采取教師直接講解的方法,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果運用Flash動畫模擬該實驗,則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
3. 抽象機理、理論的形象化
原電池反應、電解原理、化學平衡、鹽類的水解、化學鍵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學生很難理解,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述去想象,而如果用計算機模擬出其微觀過程,讓學生直接進行觀察,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測試手段更新
利用計算機,可以建立各門功課的作業及試題的題庫。平時的作業,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接受狀況,選出適合各自的作業,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也可以針對他們各自的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考試的試卷也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選出不同難易程度的試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檢測到自身的不足。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探究學習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獨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目標。現代教育技術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等都有很大幫助。例如高一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這一節,我們就可以采用的這種教學模式。首先,由學生自由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小組選擇一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利用計算機查找資料進行研究,并明確研究時間,最后制作演示幻燈片進行統一匯報。教師隨時關注每一組的研究動態,隨時給予指導。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參與、探索、討論、交流、表述、匯報的過程中學會了團結協作,并自主建構了知識。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運用有其重要的積極意義,但我們切不可盲目使用,特別是化學這門自然科學,首先是以實驗為基礎,觀察映象只不過是輔助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起主導作用,絕不能用映象代替學生動手操作而淡化實驗能力的培養。在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像小黑板、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媒體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把傳統教育媒體與現代教育媒體相結合,以免造成學生疲勞和注意力的分散。
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是人類教育史中的一大進步,教師要充分發揮它們的優越性,積極主動有效地運用好先進的技術,使教育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焦志榮.優化學習環境提高教學效率[J].
實驗教學與儀器,2008(1).
[2]王歡.現代信息技術下中學化學課堂教
學模式探討[J].科教視野,2007(21).
[3]林玉琴.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化學
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革新,2008(4).
(平頂山市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