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愉悅的音樂活動既可激發幼兒個體的積極情緒,又有利形成幼兒大膽、活潑開朗的性格,啟迪多種智慧。因此,音樂活動在幼兒潛能開發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是開發幼兒心理潛能的重要途徑。
一、創設隱性教育環境,設計美的音樂意境
每次音樂活動圍繞主題,提供富有教育意義和童趣的環境,設計一個情節貫穿活動全過程,引導幼兒進入角色,進入美而有序的音樂意境。如音樂主題活動“快樂的夏天”中,創設野外的池塘、荷花、蛤蟆等情境,配上音樂,讓幼兒練習“大雨、小雨”的韻律活動,坐在池塘邊上觀看荷花,學習歌曲《數蛤蟆》,并開展創編表演。整個活動把幼兒帶入了音樂的樂園,他們個個投入角色、情緒活躍,隨著樂曲的變化進行自由、輕松、形象、逼真的表演,自然而然進入夏天的意境。又如在學習“蝴蝶找花”或表演“采茶撲蝶”活動中,以“春天”為主題,用各種糖紙、色粉紙、各色蠟光紙做的紙蝴蝶,有懸掛在空中“飛舞”的,有粘貼在花卉上的,有時以大幅茶園畫為背景,讓幼兒似乎進入茶園勞動,進一步讓幼兒表達出各自對樂曲旋律及歌曲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二、提供簡單、形象又多變的教具、學具
我們除了用一般的背景圖和實物教具外,還用形象的節奏娃娃表示節奏的快慢,用擬人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節奏中的強、弱、次強、次弱的關系。另外還經常采用一“具”多用、巧妙變換道具的方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在一個以夏天為主題的音樂活動中,用一個簡單的塑料彩圈,當開汽車的方向盤、游泳時的救生圈、下雨用的雨傘、休息時的小凳子,小孔雀的家園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也漸漸會創造性地巧用道具。如一條彩色的皺紙帶,在演唱《春天》這首歌曲時把它當隨風飄揚的柳條,做采茶動作時又把它變成裝茶葉的籮筐,并有背著、挎著的各種姿態,茶葉滿了,又把它當挑茶葉的扁擔,最后用做跳豐收集體舞的綢帶子,并會自由結伴做各種動作。幼兒利用手中這一簡單的道具,巧妙地變化,通過外在音樂活動和動作操作,能開發其內在思維力、創造力、合作交往能力等潛能,使其得以創造性發展。
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日常教學中,除了開展以集體教學為主的歌唱、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等音樂活動外,還可以采用以下的音樂形式:
1. 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
在學習聽音樂做打夯動作前,組織幼兒外出參觀建筑工地上工人打夯的情景,聆聽打夯的聲音和節奏。孩子們興趣很濃,看得出奇,聽得仔細。回到教室后,教師稍作指導,幼兒很快會聽著音樂做起打夯動作,形象逼真,節奏感強,每個人的動作、神態都富有各自的創造性。
2.開展一些音樂生日會和集體舞會
開設音樂區域活動,并寓音樂于一日生活之中,讓優美安靜的搖籃曲帶孩子進入甜夢,輕松愉快的抒情曲伴隨孩子午睡起床、餐點,節奏明快的進行曲和小朋友一起做操、游戲和戶外活動,讓幼兒在感受音樂美的過程中,輕松愉悅地投入各種活動。
3.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參與度
幼兒期是動作和感覺敏感期,幼兒又是活動的主體。因此,必須提高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才能保證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大的發展。
(1)采取趣味、生動、形象的方法。教師要促使幼兒積極運用多種感官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在節奏練習中,運用幼兒熟悉的走、跑、停、快走、慢走等基本動作,開展“走線練習”活動。由聽著鼓聲走,到聽不同樂曲走,再到看著節奏譜走。幼兒通過聽、看、走等動作,去體驗、理解、掌握各種節奏。在學習歌曲中,采用彩色波浪線及小圖片設計成圖譜,表示樂段、樂句、樂曲旋律的快慢及歌詞內容。圖譜簡潔、醒目,色彩鮮艷,每句樂曲用一種顏色表示,相同樂句顏色相同,幼兒一目了然。
(2)開展多種創編活動。音樂活動中,我們非常重視讓幼兒在一定的條件和要求下自由創編動作,并經常采用幼兒自己創編的動作進行示范。如創編節奏、創編歌表演、創編舞蹈動作、創編終止造型等,并要求幼兒表達出相應的臉部表情。結果孩子在創編動作中的創造力,真的出乎教師意料,有些動作教師都想不出來,既有難度,又有韻味。
總之,音樂活動以優美的旋律,高低起伏的音節,快慢有序的節奏,豐富、形象、動人的音樂語言,深受幼兒喜愛。不僅能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誘發審美情感,而且能促進感知覺、形象思維、創造性想象、技能、社會性、道德等方面的發展,是開發幼兒心理潛能、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我們將進一步圍繞這一主題,開發音樂活動本身的教育潛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諧主動的發展。
(溧陽市清安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