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早期的英語教學就是語法教學的認識極端, 到后來受交際教學法影響而走向了邊緣化的認識誤區(qū),我們對語法教學應有一個更為理性的認識。作為語言的內(nèi)在規(guī)約,它是進入語言系統(tǒng)的一把鑰匙,可以為學習者構建一個清晰的語言認知體系,提高語言能力,從而更容易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采用多樣化的語法教學形式,把語法學習的過程變成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過程。
關鍵詞:英語語法;語言建構模式;趣味化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成因
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模式和網(wǎng)絡自主學習等先進教育技術在各高校由試用到普及,各種教學方法的有益嘗試,與英語母語者交流機會的增多等因素拓寬了我們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大大增強了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便利了師生的交流,創(chuàng)設了更為真實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但口語、寫作、句子翻譯等語言輸出中仍大量存在語言使用不當、語法錯誤滿篇而影響語言交際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師生認識誤區(qū)
在許多英語課堂上幾乎到了講語法就是傳統(tǒng)教學,就是陳舊跟不上潮流,不懂教學法的表現(xiàn)。只有注重口語教學、注重語感培養(yǎng),才是可以接受的授課方式。因此語法教學就出現(xiàn)了老師不愿講、學生不樂意學的尷尬局面。
但是語法教學不等同于“所謂的”傳統(tǒng)教學,這是混淆了內(nèi)容和形式,走入了英語語言教學的誤區(qū)。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有效促進外語習得、提高口語交際的同時也讓許多外語工作者產(chǎn)生了一種困惑:為什么當今學習外語的環(huán)境變了,學習外語的時間多了,學習外語的資源豐富了,學習外語的條件改善了,而學習外語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呢?因此外語界從對交際法教學的熱捧開始對我國外語教學有了一種更為理性的認識上的回歸。在重視語言交際功能訓練的同時,語言知識的輸入對外語的學習至關重要。并再次認識到曾一度被忽視的語法教學關系到學習者的交際效度和準確度。語法知識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一個基本方面,只有當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駕馭一種語言的語法體系時,他才能真正獲得使用這種語言的交際能力。因為不符合語言規(guī)則的錯誤句子是難以擔負起交際使命的。
正如加拿大語言學家Bialystok所說:“外語學習者的語言知識主要分為顯性語言知識和隱性語言知識兩種。”顯性語言知識指學習者意識層中的所有目標語的語言知識,包括語言、語法詞匯等知識,這些知識存在于學習者的意識層中,可以清楚地表達出來。隱性語言知識指那些內(nèi)化了的語言知識,他們存在于學習者的潛意識層中,使得學習者能不假思索地流利地使用語言。這一語言學習模式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想有效使用外語,就需要我們對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吸收。換言之,語言知識的傳授是內(nèi)容層面的,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現(xiàn)在被廣大師生認可的交際教學法都是方法論的問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法來更好地更快地達到知識掌握的目的。
2. 語法教學方法陳舊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仍然認為語法就是公式化的語言表達規(guī)約,語言的形式規(guī)則才是語法的核心。因此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的就是概念化的語法知識,而不是在交流與運用中討論語法形式的意義與功能。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接受,這樣雖然能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語法規(guī)則,卻無法在交流中運用,等于人為地把語法與語言的實際運用分割成了毫不相關的兩個獨立體。這種語法灌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無法集中精力去聽教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從而認為英語語法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后果往往是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
3. 四、六級考試的導向
考試導向,是教師對2007年全面實施改革后題型變化的錯誤解讀。改革后的題型變化是:聽力部分由原來的20%上升到35%;閱讀部分由原來的40%降低為35%,增加了快速閱讀;寫作部分由原來的15%改為20%,增加了漢譯英;綜合部分不變,仍為10%;原來占15%的詞匯語法結構取消。正是基于對這一變化的不正確理解,學生學習精力的分配就出現(xiàn)了更嚴重的偏移。但實際上四、六級取消的只是四選一的測試模式,并不是否定了語法知識的重要性。相反對詞法句法的要求更高了,只是放在了更為實用真實的語境中。
二、語法在語言建構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語言觀不同,語言教學法就會有差異,同樣,不同的語法觀也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語法之于語言學習重要與否的認識差異。因此語法教學經(jīng)歷了改革開放前的學英語就是學語法,結果是產(chǎn)生了大批的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到改革開放后的學英語就是要會交際,輕視語法教學,結果是流利有余,準確不足,書面表達錯誤比比皆是。于是外語界開始重新思考語法教學,如何讓語法更好地服務于語言的學習,把流利和準確結合起來,更好地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Crazy English的創(chuàng)建者李陽曾說過這樣的話:“英語的越精熟地運用,越需要對英語語法的深透領悟。”換句話說,要想對英語運用自如,是離不開高度熟練的語法功底作鋪墊的。他的話很準確地道出了英語語法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問題。
1. 語法搭建了語言認知框架
任何一種語言,都存在著內(nèi)在的語法規(guī)律,存在著人們使用時必須遵守的一套規(guī)約,也就是人們說話和寫作時所依據(jù)的結構系統(tǒng),它是連接語音、文字系統(tǒng)與語義系統(tǒng)的樞紐。有人形象地把詞匯比作建筑材料,語法就是主體框架,語言的實際應用就是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有了語法的指引,詞匯的累積才有了實體意義的承載。換句話說,沒有一定語法知識和語法能力會阻礙語音和詞匯學習,會影響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 語法是有效克服母語影響的有效工具
英語和漢語分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英語不同于漢語的會意功能,作為曲折語言,英文對語法要求相對嚴格,而其語法主要是通過句詞結構變化來體現(xiàn)的。因此受了母語的影響,英語輸出時就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漢語式英語,讓老外哭笑不得,從而降低了交際的成效。因此語法知識的掌握加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有效強化語言認知的敏感度。
3. 語法是交際能力發(fā)展的助推劑
交際能力是一項十分復雜的能力,它對語言準確性、表達的可理解性、語境恰當性等方而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沒有一定的語法基礎支撐,往往會使交流活動只能淺層次進行,交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單純的交際法使學習者缺乏對英語語言規(guī)律的認識,也因此失去對英語字詞派生機制、句型結構和時體態(tài)式等規(guī)則的把握,學習者英語水平的提高往往慢于語法程度較高的學生。
三、優(yōu)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體系
作為語言的內(nèi)在規(guī)約,語法是進入該語言系統(tǒng)的一把鑰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相信外語教師都不止一遍地給學生講過,學生也不是不明白規(guī)律意味著什么,可是學生對學習語法的積極性仍然不高。這就給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學家Sinclair認為語言是一個以語法為基礎的可分析的系統(tǒng),又是一個以記憶為基礎的公式化(即短語化)的系統(tǒng)。那么如何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好地內(nèi)化這些語法知識呢?我們課堂設計的關鍵就是要探索語法教學的多樣化,使各種語法教學策略都有利于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課堂教學情景化、活動化、游戲化和生活化,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使學生達到在生活與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應用英語,真正落實語言教學的作用。
1. 建立語法系統(tǒng)和交際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
語法規(guī)則來自語言的運用和交流,語法知識的獲得也是來自語言的實踐,因此語法教學應與英語的實際運用相結合。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營造比較真實而又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和情境,讓學生在語言的交際活動中來提高語言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法規(guī)則。孤立地給學生講授繁雜多變的語法規(guī)則,只能提高他們解題的能力,而不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也達不到提高他們語言能力的目的。我們在課堂上所要做的就是搭建語法知識與日常交際之間的橋梁,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采用語法規(guī)則的創(chuàng)造性模仿形式,教師舉出例子,讓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自己的符合語法要求的句子,在自我情景的構思中達到語法掌握的目的。可以采用命題演講和作文講評的形式,通過分析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詞法、句法以及謀篇布局方面的失誤來強化語法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可以通過電影配音、小說片段的話劇表演等有趣的活動形式,讓他們在參與其中的快樂體驗中,提高英語口語的同時達到相關語法知識的掌握。
2. 注重語法教學和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幼兒習得母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自說話的需要,這是一種本能的需要,而學習外語的學生卻難以具有同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課程設置上是順利通過考試選拔或是學分取得的必選課而已。從初中甚或從小學就開始的單詞記憶、句型操練,固定化的情景模仿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重復的語言學習模式中退化為零。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成效。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的海量資源優(yōu)勢,選取內(nèi)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或社會熱點話題的音頻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到英語不再僅僅是單調(diào)的字母組合、枯燥的語法規(guī)則,而是有著其鮮活性與真實性,可以用來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美妙工具,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選取與他們專業(yè)有關的英語片段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譬如針對我們藝術院校的學生,筆者在課堂上曾就繪畫專業(yè)的學生選取了名家名畫賞析,就服裝設計的學生選取與服裝流行趨勢和服裝發(fā)布等方面的英語段落進行過語法教學的嘗試,讓他們發(fā)揮自己專業(yè)的特長的同時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3. 加強語法知識的趣味化記憶
各種形式的語法教學最后都要通過學生對語法細則的記憶存儲從而達到對語言知識的內(nèi)化,最后形成語法能力,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那么語法教學除了要注意教學的情景化、活動化和任務化等方法的運用外,還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歌訣來歸納一些語法現(xiàn)象,降低學生記憶的難度。朗朗上口的歌訣會大大簡化學生對語法規(guī)則的記憶過程,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大家最常見的人稱代詞和系詞的搭配歌訣:“我是am,你是are,is跟著他、她、它,復數(shù)后面用什么,統(tǒng)統(tǒng)都是一個are。”名詞復數(shù)的一些不規(guī)則變化往往使學生琢磨不透,這樣我們不妨也以編順口溜的形式來解決記憶的難度。如以f 或fe結尾復數(shù)需要變f或fe為ies的名詞就可以記憶為:“妻子(wife)自己(self)生命(life)的一半(half)都在書架(shelf)旁忙來忙去,狼(wolf)來了,樹葉落了(leaf),小刀(knife)掉了,小精靈(elf)的面包塊(loaf)被小牛(calf)給拉走了,她都沒有看見。”“兩人兩菜。”(hero,negro,tomato,potato)這句話能輕松地解決以字母-o結尾的名詞需要加es構成復數(shù)的問題。歌訣的編排也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完成,分組進行不同語法項目的趣味化記憶,進行優(yōu)劣評比。
因此,語法教學所要解決的不是要不要教的問題,而是如何教的問題,是如何讓語法教學更好地促進語言技能,更好地服務交流的目的。教師應澄清語言學習的誤區(qū),正確引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識——語法本身不等于語言,但總結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能幫助學習者了解和掌握該語言,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實現(xiàn)語言學習的目的;優(yōu)化語法教與學的方法體系,把看似枯燥的語法教學與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讓語法為其所用,在交際化的語境中建構自己的語言認知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彩鳳.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思考[J].山西財經(jīng)
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12).
[2]董衛(wèi),付黎旭.背誦式語言輸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外語界,2003(4).
[3]胡桂蓮,劉少華.淺談交際法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J].廣州
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4).
[4]吳文權.高校英語語法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宿州學院學報,
2010(7).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