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實施至今,帶來了不少變革、不少爭議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斷地向前發展。在這種新標準的指導下,我們教師的教學需要什么?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應如何把創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呢?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就此談些體會和思考。
一、興趣是開展初中數學創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動力
什么樣的學生最喜歡學習數學?什么樣的學生數學學得最好?當然是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課堂上他們專心聽講、積極討論、敢于質疑、勇于表現,課后他們潛心鉆研、迎難而上、樂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為什么這些學生如此喜歡數學?通過對學生學習心理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活動中獲得了成功,努力的價值得到了肯定,所以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那么如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獲得成功,使學生的興趣常存呢?
1.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獲得成功,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又并非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
如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平常的教學活動每一個細節因勢利導,為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2. 掌握扎實、完整的基礎知識和必要的學習技能是學生獲得成功和保持興趣的重要條件
初三年級的學生到了中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和教師三年來的數學知識系統的復習及詳細的指導,學生的知識比較完整和有條理。這一階段,許多原來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多的同學喜歡學習數學。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年齡段也存在。這些現象啟發我們,如果學生掌握比較完整和扎實的數學知識,必然直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促使學生喜歡學習數學。
3.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必須從初一年級開始重視和進行
充分發揮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及其相結合的優點,利用新、奇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成功的體驗和價值的肯定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
二、營造自由與安全的教學環境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采取民主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氣候和土壤。這里特別要重視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與自由,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學生群體才會有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創造欲望和行為才能得到激發。
三、提供主動探究與獨立學習的空間
目前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教師“一言堂”“滿堂問”“滿堂灌”的現象,這種課堂表面看來熱鬧非凡,但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只是少數學生能夠呼應教師的教學。這種教學狀況是絕對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因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地探究、體驗而形成的。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最大限度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獨立學習中逐漸地形成創新能力。
四、創設創新教育的問題情境
創新源于問題解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的圍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氛圍,它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感染學生,利用有趣的習題和生動的教法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探索事物的愿望,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
五、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
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結果,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學習小組可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都可以得到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巨大創造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為他們營造創新氛圍,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新世紀人才。
(阜寧縣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