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功能。新課程體系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特征、社會發展需要,建構了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改變了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傳統觀念和做法。從評價的指導思想來看,課程評價是為了“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從評價的主體上看,是校內外的、綜合性的,并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在評價方式上,提倡靈活有意義的評價方法,使評價成為一種開放式的、持續的行為,以確保評價自身的不斷完善。
根據現有的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合理之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構建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應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1.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原則
(1)實現知識、能力、思想素質三者統一的原則。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評價體系應體現這三者的全面發展。(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政治學科包含著一定的理論觀點和理論知識,又與我國當前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思想實際有密切聯系的一門課,兼備理論性和實踐性。根據學科的這個特點,在教學中認真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這是政治學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線,因此評價體系應突出時效性。(3)知識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這一教學原則要求,既要把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交給學生,又要根據教學內容內在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合乎情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使教學的知識性與思想性有機統一起來。因此評價體系應體現既教書又育人的理念。
2. 從重視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的原則
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動性和創造性,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評價,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努力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
3.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原則
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引起注意和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激活學生學習經驗,并得到豐富和提升,幫助學生發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以及自身的潛能和性向。
4.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究的興趣,離不開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引導;同樣,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良好學習習慣、科學思維方法、探究的興趣、非凡的創造力和課外較強的實踐能力,反過來又推動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評價的具體方案:
1. 對教師課前準備的評價
主體性教育思想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方法。要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觀念和行為,從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為了教而教,轉到教是為了學,教是為學生學習需要服務,教是為了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將出現什么樣的問題,我們無法預想。教師的課前準備是否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有利于學生思想的進步,是否有利于學生人格的發展……這些是我們必須給予要求的。
2. 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
(1)教學過程是教師將書面方案形式轉化為課堂教學形式的創造性活動。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應從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與挖掘、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課堂教學程序的設計與運作以及思想教育的體現等方面來進行判斷。①新知基礎扎實。能根據學情,為學習新課提供和創設足夠的認知、情感情境;學習新內容前,能及時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②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各教學環節層次清楚,安排合理;過渡自然,結構嚴謹;教學密度適當,時間分配恰當。③重點、難點處理得當。重點、難點確定準確;能突出重點,圍繞重點知識進行學習;善于利用教材各相關因素為解決難點作鋪墊,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有創新。
(2)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式。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應從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兩個方面來進行判斷。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1)注意學生學習的接受性。了解學生學習的接受性,有助于教師選取適合的內容,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2)強化學生學習的建構性。學生主體建構的過程就是學生同化、順化和平衡的過程。②激發和提升學生的體驗。③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互動活動蘊涵人文關懷。充分利用學生的互動活動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能突出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讓學生從探究中學到更多的適合自己的知識。
(3)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所具備的外顯的基本教學素質。對教學能力的評價,應從教師的教態、駕馭課堂能力、表達能力和利用多種教學工具的能力來進行判斷。①教態自然,儀表端莊。態度和藹,親切自然;儀表端莊,舉止大方;動靜相宜,富有情感。②應變能力強,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學機敏,能靈活機動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③教學語言簡練準確。能準確熟練地使用語言,避免使用方言土語和生活俗語;語言清晰,簡練生動;語速、音量適中,語調抑揚頓挫,具有啟發性和感染力。
(4)教學效果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群體參與的程度以及學生所顯現的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從學生在興趣、情緒和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反映以及學生對重、難問題的理解程度來進行判斷。①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全班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學習或活動,思維處于積極狀態;師生情感、生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探究新的問題;課堂氣氛活躍,秩序活而不亂。②重難問題理解程度。學生口答或筆答或課堂表現能夠體現出他們思想的點滴進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問題當堂能得到初步解決;絕大多數學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以上是我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想法。希望每一位站在一線的教師都能拿出自己實施新課標的想法和做法,共同探討。
(通渭縣碧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