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英語教育人士一直在摸索外語教學的最佳模式。一時各種教育的理論主張,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且在英語教學的第一線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效果不一,各有說法。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學工作者,我個人認為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集中”和反復的“循環”,效果非常好。
一、適當集中
所謂的“適當集中”指有必要也有可能將英語中大量的音、詞按照其規則和內在聯系集中起來進行教學,通過諸如對比、比較、類推、推斷等手段在事物之間建立一種聯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中學的三個循環教學中,筆者特別注重突出“集中”和“聯系”四字,經常性地試著將英語中的某些語言項目包括語音、詞匯等按照其內在聯系或外部特點進行了一定的歸納和集中。例如在中學英語教學的起始年級課文教學之前,首先安排英語國際音標的集中教學。內容可包括英語元音發音和輔音發音的各自分類及其發音特點。在教學開始時,親自示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反復叮囑學生注意發音時唇、齒、舌頭等與發音有關的器官所處的位置、狀態和發音時口腔、鼻腔中氣流的變化。另外,將元音字母重讀音節中的發音情況,輔音字母及其組合發音規則,構詞所加-s或-es的發音規則,單詞的重音,句子的重音,英語語調、連讀、斷讀等規則進行匯總,然后進行專項集中講授。對于英語音標中長、短音,鼻音等難點音,將其集中在一起,突出其發音差異,反復訓練。這樣,將英語的語音知識集中提前教學,能讓學生按英語國際音標正確地讀出下一階段課文中出現的單詞,熟練地運用基本的拼讀規則讀出單詞以及連貫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句子重音等,從而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
其次,中學英語教學中,單詞的記憶和處理也可突出“集中”和“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一段時間后,按照單詞特點,將具有共性的單詞歸納集中在一起,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例如:(1)可將學過的以組合er結尾的單詞歸納如下面表示家屬關系類的詞: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2)以do some加v——ing構成的動詞詞組歸類為:do some shopping(購物),do some reading(閱讀),do some cleaning(大掃除),do some washing…(洗衣服)。(3)將英語中表示“到達”之意的詞或詞組歸總為:reach,get(to),arrive at/in,此時還應突出三者之間的不同之處。(4)為加強學生的單詞擴散記憶能力,可在接觸到某個單詞時,將該詞的其他詞類形式一并列出。以單詞die為例,若某處出現該詞,可考慮向學生提問有關die的其他詞類轉換形式:即die(動詞)→dead(形容詞)→death(名詞)→dying(現在分詞)→died(過去式、過去分詞)。(5)另外,從語義學上來說,所有單詞之間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聯系。這樣就產生了語義關系,諸如多義關系、同形同音異義關系、同義關系、反義關系等。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應適時向學生講解某些詞與詞之間屬于何種關系,并將具有該種語義關系的單詞歸類集中,這樣便于學生對比集中記憶。
例如:
(Ⅰ)多義關系:(以單詞face為例):A.the front of the head (頭的前部);B.a surface of a thing (物體的表面);C.lose face (在中國習語中的“面子”)。
(Ⅱ)同形同音異義詞:
bank n.the edge of the river,etc.(河岸。湖岸)
bank n.an establishment for money business.(銀行)
(Ⅲ)同形異義詞:
bow/bau/ n.鞠躬
bow/bu/ n.弓
(Ⅳ)同音異義詞:
dear/di/n.親愛的人
deer/di/n.鹿
son/s∧n/n.兒子
sun/s∧n /n.太陽
這樣按照特定的規則和聯系將單詞進行分類,歸納集中,便于學生記憶。同時,學生復習起來思路較清、條理性強,有很好的效果。
二、反復循環
遺忘是從英語學習時就開始的,如果所學的英語知識或技能不能及時加強和鞏固,所付出的努力就容易白白浪費,所以反復鞏固對成功的英語學習是必須的。
的確,學習過程其實就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外語學習也不例外。因為語言學習是在一段時間內逐步接收的,學習者很少第一次就能完全學會,所以需要經常復習、鞏固,最后才能學會。鞏固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隨堂復習,課后日常復習,單元復習,期中、期末復習等。
(1)隨堂復習包括口頭提問和板演兩種形式。以口頭提問可檢測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教師課前可快速地任意口頭提問,要求學生迅速作答。例如:How are you?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How old is your father?Where does your mother work?etc.
(2)課后日常復習主要以學生做家庭作業為主。也就是學生先做家庭作業,然后由同桌的兩位同學交叉批改或由教師親自批改,批改后由教師講評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學生訂正,最后要求學生將自己作業中做錯的題目及題目點評轉錄到糾錯本,便于今后復習。
(3)單元復習。每上完一個單元后,應及時將該單元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反復強調,并根據該單元教學要求編擬適量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加強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
(4)期中、期末復習時,應注意引領學生對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既要照顧全面,又要突出重點。
(5)對以前學過的單詞進行記憶考查時,可利用課內外適當機會讓學生參加到“英語單詞接龍”“英語單詞說猜競賽”等游戲中去。這樣一方面可達到考查學生對單詞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可激發學生記憶復習單詞的熱情。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適當集中”和“反復循環”這兩項主張不僅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且從本質上體現了認知法學習理論——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學習理論。首先,“適當集中”要求教師將英語中的某些語言項目進行集中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規則,并在教學中按照語音、詞匯、語法等各自特點進行歸納總結。這正反映了皮亞杰關于同化與適應理論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的實際運用,即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適時調整已知的語言知識(適應),以便能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同化)。只有運用這種適應與同化方式,才能讓學生逐步懂得新語言系統是如何動作的。其次,“反復循環”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外引導、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形式多樣的鞏固復習,諸如句型操練、背誦、單詞接龍等。這項主張恰好體現了皮亞杰所認同的“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因此,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語言活動來提高外語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這樣便能發揮出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自學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2]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江西省新建一中)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