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說”什么介紹了作者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經驗。最后,對于如何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開口說,以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如何對待學生的表現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英語;語言環境;糾錯藝術
語言作為一種人際交流的工具,最直接的呈現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相對于閱讀是跟隨作者的思路去被動感知而言,口語則是一種主動的表達,它促使作者將已掌握的詞匯,按照它們的發音及語法這條隱線進行組合并呈現出來。學習者可以通過“說”,使所輸入的知識和信息不停地加以再現和強化,并將之進行加工后正確輸出,變為自己的技能。因此,作為為學生打基礎的初中英語學習階段,教師應對口語教學給予充分的重視。
教師在操作中究竟怎樣去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呢?課本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的依據,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本,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項話題,創造真實的語境,給學生提供表現的舞臺。
一、要求學生能準確地讀出每個單詞,保證讀句的流利和連貫
要培養學生在第一次讀某個單詞時,就注意觀察每個字母的發音的習慣,這樣學生既能對這個單詞有視聽結合的清晰印象,又能很容易地記住單詞的拼寫,做到口中讀出腦中拼出。讀句不同于讀詞,除了能清楚每個單詞的發音外,還要求注意句子的語調、單詞的連續、重音的把握、正確的斷句等諸多問題。在初始階段,教師在教讀單詞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從先升后降的方式將單詞連續讀兩遍,找到調號的感覺。如句子過長,則可將其按意群分解成單元,每個單元讀熟之后再組合起來。切記不能讓學生含糊地讀詞,如此可能會使他們今后覺得拼寫相似的語詞都是一個樣,就會造成越學越糊涂的后果。
二、給學生提供與現實生活接近的背誦材料
1. 多給學生布置背誦詞組及句型的任務
英語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編排的,其中有很多都適合背誦。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給學生畫出一些詞組和句子,要求他們去背,從而達到儲備詞匯、培養語感的目的。所畫句子應體現如下特點:一是典型的句型;二是表達方式與漢語有較明顯的不同;三是能幫助學生領會新學的語法概念;四是句中非謂語動詞的用法有代表性;五是有利于語言點的掌握。對于零散的詞組和句型,可借助翻譯和提供情景等方法幫助記憶。
2. 通過復述、背誦課文,使學生增加對語篇的感悟能力
背誦材料應選那些篇幅不長,語言流暢,有完整故事情節,結構緊湊的文章。如文章過于冗長,學生背誦起來會產生急躁和厭煩情緒。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的Reading部分后設的一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短文章往往就是很好的背誦材料。除了背誦,復述課文也不失為使學生鍛煉說的能力的好方法。在學生做之前,教師可提供些關鍵詞匯,按時間或邏輯順序排列,引導學生流利地復述課文。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時,所學語言材料必須載有語言知識、思想文化的感情信息、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內容,這個原則必須把握好。
三、根據語言材料設計任務,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就是信息的加工。結構主義語言理論中,語言被看做是與現實世界的目標和與情景有關的目的的活動。因此,任務型教學法能很好地通過設立情境等將所學者已輸入大腦以記憶形式儲存起來的知識再現出來,這個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信息加工——組合、取舍、理解、運用,使所學者深入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教師可利用教材內容設計以下任務:
(1)就課文內容進行問答;
(2)編寫課本劇或模仿編對話;
(3)進行假設性提問,即假設學生是劇中人物,該如何做;
(4)讓學生就課文內容設計圖表、表格或畫出插圖,再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全班同學講解。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預設任務的目的都是使學生以他們掌握的語言知識為基礎,但又不是純粹的生搬模仿,而是把知識重新加工,達到活用。
綜上所述,學生能把所學知識通過說呈現出來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而有效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并想盡辦法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1. 培養學生說的技能應從讀開始,繼而熟練到脫口而出,最后發展到隨心而說,實現熟練運用
學生朗讀可以有個人讀、全班讀、分組讀、互讀等形式。各種形式可以在熟悉語言材料時同時出現,穿插進行,以增加靈動性,消滅疲沓感。說的內容可由簡到繁,由少到多。對于一些口語比較困難的學生,更要注意每次布置任務的量,不能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否則極有可能出現干脆一句話都不愿說的局面。對于內容比較多的任務,教師可以把它分解成部分,引導學生“各個擊破”,然后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重新組合。也可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交給不同的學生,增進他們的合作精神,增加樂趣。
2. 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說的沖動和欲望
在給學生布置說的任務時,教師要盡量呈現出一個自然的仿真環境,并選擇他們感興趣并且覺得有話可說的話題,讓學生有感而發,激發出他們的表現欲望。任務的布置要經過深思熟慮并認真進行環境的布置,必要時要輔以道具,以增加表演的真實感。教師要善于提出挑戰的問題,以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 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給出中肯及時的評價,對精彩之處要不加吝嗇贊美之詞,使學生更加自信。不足之處,點到為止,既讓學生明白自己哪方面需要改進,又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說”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又是促進學生各項技能提高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視課型的不同,適當安排口語練習,讓“說”成為學生的習慣。相信經過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會不斷地積累信心,掌握各項語言技能和技巧,實現對英語的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曾葡初.初中英語課堂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2]孫玉梅.現代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徐州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