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些教育現象令人擔憂,比如課堂教學的“滿堂灌”現象,使得教師疲憊,學生也失去了自由發展心靈的機會。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國繪畫中的“留白”藝術,在中國繪畫中有意識地留出“空白”,并非空而無物,而是使“無畫處皆成妙境”,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這種“留白”藝術,對我們的高中政治教學同樣有應用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必須懂得什么該講,什么該留著不講,不該講的東西,就好比是學生思維的引爆器,馬上使學生在思維中出現問題。”教學“留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學習內容通過講述、討論、交流等方式明確告知學生,而是通過言語激發、提出問題、布置練習等方式留下“空白”,引發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實踐與操作,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補空白,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教學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談,也不是簡省,更不是避重就輕,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從某種角度講,“留白”是一種教育智慧,是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
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感的“陰晴圓缺”,適時地留出一些時間、空間,大膽地把想象的空間交給學生,把反思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再創造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形成敢想、敢說的個性品質。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并通過留白的設計,調動學生以其特有的經驗和方式對知識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師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發揮,就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充滿主體精神的知識探究者和發現者。
眾所周知,高中政治課是一門自主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政治教師不能因在課堂上主導無度而干擾了學生的學習實踐。在不少課上,我們看到教師馬不停蹄地一個問題講完又講下一個問題,幻燈片也是一張又一張地放映,地毯似地掃蕩知識的各個角落,狂轟亂炸學生的大腦,不斷地壓縮學生思維的領地。一節課下來,密密麻麻的,師生都累,沒有實際效果,更沒有藝術性可言。
所以我認為針對高中政治課堂,“留白”藝術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首先,從思維角度看,“教學留白”的過程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缺乏這個過程,就難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難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而有了這個過程則容易提高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再者,從記憶角度看,對于學生而言最頭疼的就是政治內容的記憶,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大多對學習內容一知半解,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而教學留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欲,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等興趣,激起學生急于填補、充實“空白”并使之完整的欲望。這樣,學習內容就更容易記憶內化。再次,從心理角度看,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高峰期,自尊心強。教學留白有利于點撥學生思維,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成功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和自尊。最后從教學角度看,教學留白遵循了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擯棄了面面俱到、點滴不漏的串講分析模式,使課堂教學開合有度,留出教學活動空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從而捉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我想從政治教學實踐的角度就留白藝術問題談兩點。
首當其沖的問題是課堂教學,長達45分鐘的課堂,何處留白更恰當?其實這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只要有必要,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留白。比如導入是一堂課的“序曲”,是整體結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伊始用貼切而精練的語言導入,會猶如一塊磁鐵,把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可以激發、“喚醒”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導入有多種形式,而“留白”式導入從一開始就設置懸念,最能吊學生的胃口,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如在講授《面對經濟全球化》一課時,我把事先準備好的介紹《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此時的心情,學生都進入了積極的思考狀態,發言非常踴躍,覺得美國人離開了“中國制造”就不能生存是一件令我們非常驕傲的事情。然后我適時地提問:“這真的值得我們如此驕傲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商品具有如此的競爭力到底靠的是什么?有沒有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就這樣依據教材內容,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通過精心設計,把“留白”巧妙地運用到導入中來,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從而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和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拉開主動學習的序幕。
再如,在學生的疑惑中留白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有的時候,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適當的留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曾有學生問我:“為什么對我國現階段基本矛盾的表述中不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而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呢?”我首先肯定他很善于發現,然后建議他去翻翻哲學書中如何表述“社會生產”的。第二天他驚喜地告訴我他找到答案了,說“社會生產”更完整,因為“社會生產”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適當的“留白”則可激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進行發散思維,提高其能力。
最后,課堂教學中提倡留白,但不是放任學生,置學生于不顧,更不是無節制的留下知識的盲點,而是通過留白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解放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分清楚何時留白,何時適可而止,做到收放自如,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當然,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另外,留白要因人而異。留白的對象是學生,根據不同的學情來確定課堂教學中的留白形式,這是成功的關鍵。
“留白”是思想政治課中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教學留白是一種教學藝術,教師只有處理好在何處留白、采用何種留白、如何留白時,才能真正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政治課的學習中。
(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