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著導師的作用,并負有協調本班各科教師工作和溝通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聯系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能帶出什么樣的班級。一個優秀的、有特色的班級既是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價值取向的外現,也是自身工作能力和行為風格的體現。班主任的能力與素養,影響著班集體教與學互動過程最大效能的發揮及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那么,作為一名班主任應具備哪些能力和素養呢?
一、縝密有方的組織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對整個班級,又要面對每個學生。對整個集體進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組織者、管理者的才能,即善于組織良好的班集體,善于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善于管理班級各項工作。同時又要針對個別同學的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做一些個別轉化工作。這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少這種組織管理和個別轉化的能力,班級工作就會陷入一片雜亂,顧此失彼,既使再賣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班級管理上,安排各項工作要統籌兼顧,考慮問題要周密,使各項工作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要善于把學校教育要求同本班的實際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部分。要制定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管理目標。要善于培養學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和精神,使學生發揮班級主人翁的作用。班主任善于組織良好的班集體的能力,主要表現在骨干力量的挑選和培養,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等方面。有經驗的班主任,總是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到組織班集體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之后,集體自身就成為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每個學生的成長,就可以置于集體的共同約束、陶冶和進步之中。比如:作為新生的班主任對于班委會的選舉要慎重,不能操之過急,通過縝密的思考和各種考核之后再選出的班委會,會更讓同學們信服。
二、廣泛靈活的交往協調能力
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證明,班主任只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對學生的全部教育任務是不可能的。他必須協調科任老師、家長,社會等各種教育力量,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協調一致的影響。要協調,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要靠交往,班主任要善于同有關部門、同各種有關人員交往。因此,交往協調能力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班集體的能力
良好的班集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尊、自律、自強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就要求班主任應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這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使班級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關鍵。它可將全班學生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向往和追求。班主任要善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形成勤奮好學、奮發進取的良好班風。同時,一個班級能否跟上時代步伐,很大程度上要看班主任有沒有創造力。不同的學生,特點各異,即使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環境,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開展班級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
四、激勵學生主動創新的能力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具有激勵學生主動創新的能力。具體應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培養創新的態度。要打破“應試教育”的藩籬,讓學生大膽求真、求新,點燃對新知識、新問題的好奇之火,養成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及時把對學生的信任、熱愛、關心和鼓勵,通過態度、表情的行為方式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己的成功,感受成功與快樂,以增強繼續創新的決心和信心。第二,培養創新的技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地吸收知識,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為此,教師一方面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問題的空間,另一方面還要創設情境,為學生探索導航。第三,培養創新的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活動的基礎。要培養創新思維,必須在激發興趣、開啟心智上多加研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尋找盡可能多的解答方式。
總之,作為新課標環境中的班主任,必須深入地思考新課程對一個小學班主任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和能力,提高全面育人的能力。
(鹽城市亭湖區伍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