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時,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學。在教學中我們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設計多層面的開放性問題,使每一位學生感到這個問題自己能解決、會解決,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優勢,這樣學生在表現自我的同時,也樹立了自信心。如學生擅長用語言表達,我們就讓他多回答問題;擅長朗讀,我們就鼓勵他多讀;擅長歌舞、繪畫,我們就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展示特長。我們學校開展了“創星”活動,如:禮貌星、學習星、衛生星、團結星、文藝星、公德星、勞動星、儀表星、綜合星、進步星,只要學生在某方面表現出色,就授予學生相應的星級證書。使學生人人有“星”,人人有證書,并將每位“星”級學生手捧證書的照片貼在“星級”學生欄目里。我們還在班級活動中多次開展了“特長展示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同時整理并記錄在學生成長記錄袋里法。這些方法使每位學生逐漸樹立了自信心,展示了自己的特長。
其次要積極培養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想學。這一點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動力,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面介紹的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方法,能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課堂上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盡量少說、少講,要用精湛的教學設計吸引、啟發學生去說、寫、談、唱、動手操作等,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地活動,在活動中掌握知識。二是精心設置情境,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積極參與,以達到最佳的教學目標。三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為主,使學生能堅持去學,做事要有恒心、毅力。而學生只有能學、愛學、會學并堅持學習,才會激活興趣,使其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他的后天發展才是無盡的。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在合作學習中,一般來說,需掌握三種類型的社交技能,一是組成小組的技能,二是小組活動的基本技能,三是交流思想的技能。教師應由易到難,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技能。首先,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小組活動中出現的社交問題,讓學生親身體驗社交技能的必要性和它的價值所在。其次,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各項社交技能的具體表現。如對“注意傾聽他人談話”這一技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羅列出許多具體的行為指標,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應當怎樣去傾聽別人講話,怎樣判斷別人是否在傾聽自己的講話,這比籠統地要求學生“認真聽”“專心聽”更能有效地影響學生的行為。再次,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小組活動中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并提供及時的反饋,以使學生不斷改進。
班級里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它讓學生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如拔河、接力、游戲活動、打掃衛生等,學生感到團結起來力量大,一個人干不好的,大家齊心協力,會辦好很多事。有時我們也可讓不愿與人合作的學生去單獨完成某件一個人很難辦到的事,使他反思到大家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就會主動與人交往、與人合作,不但培養了他們交往合作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體。
(通化縣光華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