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歌一般通過意象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而這些意象的深層內涵只有通過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才能獲得。在新課改的今天,初中人教版語文更重視詩歌的教學。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在這些方面進行聯想想象:聯想想象傳神的詞語;對作品語句的聯想與想象,包括再現事物生動的形象、浮現事物豐富的色彩、想象聲音、想象過程、想象心情、想象感受等;對作品段落的聯想想象;對整篇文章的聯想想象。
關鍵詞:詩歌;聯想;想象
詩歌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書寫作者感悟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一般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這些“形象”,在學術界叫做“意象”,意為滲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這些意象的深層內涵只有通過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來獲得,不進行聯想和想象,就不能和作者產生共鳴,再美的詩歌對于學生來說也毫無美感可言。
在新課改的今天,初中人教版語文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全套教材共有中國新詩和外國詩17課23首,占全套教材課文總數的約1/10,與過去的任何一套教材相比,這一套更重視詩歌的教學。詩歌是培養學生聯想與想象很好的素材。那么,面對一篇詩歌,在哪些地方應該進行聯想和想象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著手點。
一、聯想想象傳神的詞語
由詞及物,由此及彼,由虛及實,想象所描繪的畫面。詩歌語言凝練、生動,遣詞造句出神入化,能給讀者豐富的想象,佳詞在中學教材中俯拾皆是。
“我來了,我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地,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鄭愁予《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中的“織”字用得好,充分表現了詩人煉字的功夫。雨絲一條一條,把天地間變成白茫茫的一片,真是“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織”字也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王家新《在山的那邊》)中的動詞“鐵青著”寫得很傳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去想象。“鐵青著”是擬人手法,我爬上了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可望見的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毛澤東《沁園春 雪》)中的“舞”“馳”字化靜態為動態,使北國的雪景有了活潑奔放的氣勢,讀來使人產生浪漫的想象:在大雪紛飛中山勢和丘陵連綿起伏,毛澤東站在塬上,登高遠望……畫面散發著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
二、對作品語句的聯想想象
詩人在進行詩歌創作的時候,總會留下空白,任讀者神與物游,風云并驅。
1. 再現事物生動的形象
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的詩句:“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照你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在這里詩人排列了一系列的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詞語的前面都有一些修飾性的詞語,“破舊”“干癟”“失修”等,作者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輯組合成一幅幅流動的凝重的畫面,祖國落后貧窮的面貌、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其嚴峻的現實,不能不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的款款深情。
2. 浮現事物豐富的色彩
“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本渲猩婕暗絻蓚€色彩詞,“紅妝”指紅日照耀大地,“素裹”指白雪覆蓋著大地。通過想象,我們仿佛看到了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3. 想象聲音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的河流,像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像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4. 想象過程
“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河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边@是在高山之巔看到的黃河洶涌澎湃的過程,想象這個過程,能充分理解作者的豪情與喜悅。
5. 想象心情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在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學生可以聯想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社會現實,就更容易理解作者此時的心情。
6. 想象感受
“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甭撓灯綍r父母師長對我們的疼愛,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三、對段落的聯想想象
在《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中,第一段寫地上有星一樣的燈,天上有燈一樣的星,作者由“街燈”聯想到“明星”,由“明星”又聯想到“街燈”。并由此開始寫起,地上天上渾然一體,為進一步想象星空作了鋪墊。在第二段,作者想象“天上的街市”的奇景,使我們不由地想到在當時的街市上,到處都是統治者丑惡的嘴臉,到處是剝削階級的溫床。通過想象,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的黑暗。在第三四小節,作者虛構了令人神往的幸福美滿的生活。牛郎織女騎著牛兒趟過“淺淺”的銀河,雙雙在天街上游逛,作者甚至看到了他們手里提著的燈籠。
在《天上的街市》中,作者通過層層的聯想與想象,使天上的美景越來越清晰,幻景也越來越動人。
四、對整篇文章的想象聯想
《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作者先寫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接著寫了在嚴寒的冬季“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想使二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生動表現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關注聯想和想象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理清作者的思路。
“文須字字作,也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蔽覀冊陂喿x詩歌時,只有對其中的字、詞、句、段、篇進行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才能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木辰?。
參考文獻:
[1]李玉霞.淺談聯想與想象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
博覽,2010(33).
[2]周海:淺談借助聯想和想象解讀詩歌[J].新聞天地,2007(1).
(邳州市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