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選
摘 要:本文通過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常用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在總結經驗和創新實踐的基礎上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立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動態的、良性的教學模式,它對教師個人能力和團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178-02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它對培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學校和學生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只有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從而才能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才能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因此,在高等教育事業不斷改革創新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教學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嚴重問題,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1.關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調查
高校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一言堂”,雖然其中大多教師進行過一定革新,采用諸如專題教學等方法、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但是,就總體而言,一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新時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經濟社會、網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簡單說教凸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蒼白無力,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
筆者近年曾對江蘇省高校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現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20多名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的調查中,其課堂教學方法一般有兩三種,比例超過60%;能夠采用五種以上教學方法的教師不足20%。我們還在大學生中也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涉及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百余名學生。例如,參與馬克思主義原理、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三門課程問卷回答的200多名學生之中,認為該課程有趣、一般或枯燥,馬克思主義原理依次為26人、106人、74人,所占比例分別12.6%、51.5%、35.9%;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依次為38人、114人、56人,所占比例分別是18.3%、54.8%、26.9%;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依次為42人、128人、38人,所占比例分別是20.2%、61.5%、18.3%[1]。由此可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態度,感興趣者所占比例較少,大多持“一般”態度,認為枯燥而沒有興趣者不在少數,甚至有的直接提出能否取消該門課程。其實,不僅所調研幾所高校存在這種情況,我們曾對省內外一些高校作過了解,其情況基本類似[1]124。
2.存在的問題
在江蘇幾所高校的調查與走訪過程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許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幾種主要問題:
其一,學生學習更具功利化,政治課常常成為消遣課,成為“無用”的課程。不少學生對專業課、其他公共課等實用性課程較為重視,而對政治課非常輕視,功利化的目的使政治課理所當然成為可有可無的消遣課。曾有學生振振有詞地說:“我是來學專業課的,不是來學你的××課程的?!痹斐蛇@種情況的原因既有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消極價值觀的影響等社會因素,又有教師的教學內容枯燥、方法單調、學生的逆反、排斥等人的因素。
其二,學生來去自由,課堂紀律混亂。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無用”的課程,不僅學生不重視,甚至部分教師、乃至學校管理者也不以為然,加之任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單調,無法激起學生興趣。由此導致課堂紀律混亂、學生來去自由的現象。
其三,教師應付教學任務,講完走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中存在不少這種情況,從任課教師的角度看,這也是造成課堂紀律混亂、學生輕視政治課的原因之一;同時學生的態度又極大影響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師應付教學、講完走人,不想鉆研,教學毫無激情,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兼之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地位較低、待遇過低,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
3.創新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要改變這種現狀,博得學生青睞,就教師而言,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非常必要。教師不僅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而且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且做到課堂內外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此來吸引學生;避免簡單枯燥的說教、一言堂、“炒冷飯”等情況出現。
二、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傳統講授、專題式、多媒體教學、討論式等,近年作為創新的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案例教學、熱點研討、團隊教學和辯論會等教學方法不斷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采用。①
1.創新教學模式
在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我們在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還運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尤其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綜合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從具體的案例、材料出發,通過分析,最終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2]。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是案例的采集和合理使用,教師不僅要能搜集到較好的材料,運用到恰當的教材內容,而且要能夠作出必要的分析與評說。
團隊教學,是指依據教學大綱,把課程教學內容分成相對獨立的若干專題,由若干教師共同完成該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不同專題都是由對此學有專長的教師備課和授課,因此,這種方法能夠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方法。
項鏈教學模式,是上海大學實施的一種嶄新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它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把握主線,基本依照章節體系,從中選取若干專題進行講授,同時聘請其他學科專家或社會典范人士以訪談形式進行講授,現在課堂大班精講,再分小班討論[3]121。這實際上是講授、討論、專題、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的綜合運用,它成為上海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品牌,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囿于多種條件的限制,我們簡化、分解了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根據不同情況,邀請專家、相關專業教師作講座或報告,結合討論、辯論等形式進行教學,受到好評。
2.課堂實踐教學
課堂實踐教學是應該得到足夠重視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彌補課外實踐教學的不足。實踐教學是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補充傳統理論講授,滿足學生的參與意識、探究欲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人數眾多,涉及到安全問題、經費問題,課外的實踐教學活動受到各種限制,甚至已經名實不符。
課堂實踐教學是相對安全、有效的實踐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實踐教學也可以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通過觀看視頻、錄像,再組織學生討論、辯論或演講。另外,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乃至組織報告會、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深化對所學理論內容的理解。
另外,有條件的話,教師組織學生現場教學,把課堂搬到實踐基地。具體操作時,幾名同一課程的任課老師合作,還可以與輔導員、班主任一起組織,在實踐基地進行教學活動。我校高鳴老師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中,曾組織4個大班近200名學生去有“江南小延安”之稱的浙江長興新四軍紀念館進行現場教學,深受學生歡迎。當然,實踐教學不只是學生走出去,我們還可以把有關專家、企業家請來為學生講課,以此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方法從來不是單獨使用的,每一節課都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采用,這種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即立體化教學模式,才是我們提倡的教學模式。
當然,每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實用范圍和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沒有固定不變、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而發生變化;同時,在不斷總結經驗和創新實踐的基礎之上采取新的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良性的變化之中,從而更好地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服務。
三、多樣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對教師個人能力和教師團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對教師個人能力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需要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夠正確評價有關問題,對學生有效指導;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擇優選用,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多樣教學手段;熟悉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方法。
其次,教師團隊能力的要求。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相關準備工作使得僅僅依靠教師個人很難較好勝任,必須依靠團隊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同一門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形成通力合作的團隊,通過分工協作,做好備課、多媒體課件、案例的采編,乃至進行團隊教學、科研等工作。團隊成員既要協作,又要各有所長;同時,不同課程的團隊之間亦應該有交流和合作。
因此,我們需要對教師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中,教師個人只是教學團隊之中一分子,只有在團隊中他才可以更好地發揮特長,只有在團隊中他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傳道者、授業者,也不僅僅是在“解惑”,而應該是營造互動式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樂于接受的益友。只有通過平等、互信的交流才能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
[1]韓東才.社會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影響研究[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
[2]戴艷軍.淺談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教學》[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00,(9).
[3]張丹華,顧曉英.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有效性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