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湯貝貝,劉水逸,盧忠心
(武漢市中心醫院檢驗科,湖北武漢430014)
現對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呼吸道分離的274株假絲酵母菌進行耐藥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自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標本中共分離出假絲酵母菌274株。對于同一患者分離出的同一種假絲酵母菌,只按1株計算。
1.2 真菌培養及鑒定 標本經血平板出分離后,轉種于科瑪嘉顯色培養基,35℃培養24 h-48 h,根據菌落顏色判斷菌株,如顯色培養基不能鑒定的菌株就用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 20C AUX假絲酵母菌鑒定板對其進行鑒定。
1.3 真菌藥敏試驗 采用購自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FUNGUS3假絲酵母菌藥敏板進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白色假絲酵母菌ATCC14053和熱帶假絲酵母菌ATCC14058購自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2.1 假絲酵母菌菌種分布 274株假絲酵母菌中,白色假絲酵母菌206株,占74.8%;熱帶假絲酵母菌37株,占13.5%;光滑假絲酵母菌24株,占8.8%;克柔假絲酵母菌3株,占1.1%;近平滑假絲酵母菌2 株,占 0.7%;其它2 株 ,占 0.7%。
2.2 藥敏結果 假絲酵母菌對5種抗真菌藥物的藥敏結果見表1。

表1 假絲酵母菌對5種抗真菌藥物的敏感率(n,%)
假絲酵母菌多為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口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之一。當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后,特別是抗菌譜廣的三代頭孢菌素及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機體內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殺滅,導致菌群失調,從而引起真菌二重感染。此外,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時,也易引起人體免疫力大大降低,以及許多侵入性治療方法的介入,亦為真菌的繁殖和增生創造了機會[1,2]。
本組數據顯示,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假絲酵母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205株,74.8%),其次為熱帶假絲酵母菌(13.5%),與國內多篇文獻報道相一致[3,4],這說明白色假絲酵母菌與熱帶假絲酵母菌仍是引起呼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真菌。其原因可能為這兩種真菌易于黏附宿主細胞,機體不能有效對其進行吞噬和殺滅[5]。
通過對三種假絲酵母菌的體外藥敏試驗結果的分析顯示,白色假絲酵母菌對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較好。由于呼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仍以白色假絲酵母菌為主,所以目前臨床使用這些抗真菌藥物依然能取得較好療效。5-氟胞嘧啶和兩性霉素B對三種假絲酵母菌均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但是這兩種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較大,一般臨床用于感染較重的患者。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副作用小,較為安全,抗真菌譜廣,對念球菌屬和隱球菌屬都有較好療效,但對熱帶假絲酵母菌和光滑假絲酵母菌耐藥率較高,這可能是近年來臨床大量使用這些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有關。克柔假絲酵母菌則對氟康唑天然耐藥。因此將臨床分離的假絲酵母菌鑒定到種的水平,對臨床抗真菌感染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臨床廣譜抗生素、激素的廣泛應用、侵襲性操作的增多,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及具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中易引起內源性假絲酵母菌感染。因此,合理正確的使用抗生素、減少不必要的侵襲性操作能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的發生。一旦患者出現呼吸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應將其鑒定到種,并根據真菌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真菌藥物,對臨床抗真菌感染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馮文莉,張潤梅,楊 靜,等.假絲酵母菌引起深部感染的病原學特征與藥敏試驗[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7,7(8):603.
[2]趙德軍,付維嬋,張碧霞,等.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耐藥性監測[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2):91.
[3]趙紅霞,林雪峰,周文斐.ICU患者呼吸道念珠菌感染菌株的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5):981.
[4]劉秀梅.436株酵母樣真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2):414.
[5]蔣琳琳,張海燕.144例臨床真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6,1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