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關鍵詞]出鏡記者;存在問題;發展趨勢
出鏡記者要具備一定的特質,這些特質包括提問的技巧和對新聞現場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綜合比較現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很多出鏡記者的表現,個人認為有個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一、出鏡記者在現場的時候個人情緒把握不到位
在電視新聞中,我們常看到有的記者表情淡然,不管發生了什么事、現場的氣氛如何,都是同一表情。這樣很容易造成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情緒的隔斷,被采訪者不會把自己看到的或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訴記者,采訪停留在表面。還有一種現象是記者在現場很容易被當時的氣氛牽著走,或憐憫;或悲憤;或興高采烈。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她的《99個問號——敬一丹漫談主持人》一書當中提到過一次采訪經歷:由于沒有把握好自身情感,在采訪中她被受訪對象影響,和被訪者一起失聲痛哭、泣不成聲,致使這次采訪失敗,事后她總結這次采訪失敗的原因正是由于自己當時缺乏對情感的控制和把握。其實這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出鏡記者應該做到的,記者應該時刻記住自己的職責,做到公平、公正、客觀的報道。
二、出鏡記者對新聞現場把握的能力不夠
一名優秀的出鏡記者除了要具備鏡頭感、良好的形象和流利的口才外,還要細微的洞察力以及對新聞事實價值的判斷力。有些記者在現場采訪的時候,一遇到突發事件就不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的應付。這是出鏡記者學藝不精,功夫底子不扎實的表現。 事實上,新聞判斷能力是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分為兩個層次:事實判斷力和價值判斷力。前者需要記者對新聞背景和現場信息迅速融合并對事實加以判斷,它直接決定著電視新聞記者在作現場出鏡報道時的表現。而后者則需要在準確的事實判斷基礎上具備超凡洞察力。而在我國,許多記者對新聞現場的判斷力十分片面,有的對事實陳述不清,有的則在導向方面出現偏差,影響傳播效果。
三、過于強調自己在現場的感覺,忽視采訪對象的講述
傾聽是記者在采訪中的一種基本技巧。不少記者在現場只記得自己去說,卻忘記了給被訪者說話的機會,他們在現場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置身旁的被訪者于不顧,采訪幾乎變成了記者的個人口才秀。 在談話中記者真誠的傾聽會拉近與被采訪的距離,他會認為你愿意傾聽他的故事、接受他的思想。這種心靈上的溝通,會增強被采訪者對記者的信任感,很可能就此打開話匣子,那么你距離想要的答案也就不遠了,還有可能在談話中會有意外的收獲。 《新聞調查》的出鏡記者王志曾說過:“要成為優秀的,首先必須是職業的。”鏡頭前光鮮亮麗的記者,其實在采訪前要下很大的工夫,要對你的采訪對象進行了解、要對整件事的脈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甚至在出發前幾分鐘或是新聞現場,你都要做大量的功課,大腦不能有一絲松懈。記者應該學會傾聽,記者的傾聽是一種對他人尊重的態度,也是對被采訪者暢所欲言的一種期待。記者的傾聽還是一種技巧,要善聽、會昕,記者的“聽”是“說”和“問”的前提和基礎。
隨著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出鏡記者會在電視新聞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電視新聞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出鏡記者的發展也必將呈現出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一種趨勢。
一是國際化趨勢加深。現在以中央電視臺為例,幾乎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都有駐扎記者,每一個大洲都有自己的記者站,我們很欣喜的看到,每一個重大的國家事件都已經有了我們自己出鏡記者的身影,對當地基本概況的了解,流利的外語,是現在從事電視新聞出鏡記者必備素質當中的的一個必然趨勢。
二是出鏡記者的發展方向會愈加細分化、專業化。除新聞專業知識外,其他多方面知識及人脈資源的積累會變的愈加重要,這對記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絕大部分的電視臺都為出鏡記者分線,如:政法線、醫院線、農林線、教育線等等。這就對記者在改專業的知識要求大大增加,不但要有專業的新聞知識還要懂得其他各個方面的專業性知識。
三是對網絡和新媒體的應用能力。網絡的普及和3G時代的到來,對于出鏡記者直接與觀眾對話及交流也能變成可能。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背景下的人們都能隨心所欲的對某件事進行討論或者和直接和記者進行提問、對話等,這些都需要記者更需要學會掌握和利用網絡技能和利用各種新興媒體,使用這些新手段挖掘和傳播有價值的新聞內容,為受眾服務。
現在電視新聞產業的發展是飛速的,可以說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現場直播必將會成為以后電視新聞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這對出鏡記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個全面素質的出鏡記者,是每一個有機會成為出鏡記者的記者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首先,要有細致入微的現場觀察力和現場的控制力。在新聞現場,記者要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注意觀察現場細節,挖掘真正有價值的、與眾不同的內容,新聞現場任何一個細節、一個動作都不能逃離記者的眼睛,只有觀察得深,觀察得細,才能講得精彩,問得到位。而這種敏銳的觀察力是記者日積月累的經驗和內在的素質的提煉。還有就是對新聞現場的控制力,不要讓自己被任何人和任何事牽著走,要時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其次,要注意基本素質的培養。出鏡記者的基本素質不外乎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出鏡的感覺。記者出鏡做報道,是隨著新聞現場發生的變化,及時組織語言,進行現場口述,新聞事實稍縱即逝,沒有時間反復推敲字句,這就要求出鏡記者語言邏輯性要強,出口成章,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表達流暢,讓觀眾一聽就明白。 在采訪時,出鏡記者在鏡頭前要穩重,無論是坐、是站、是行,姿態都要端正得體,避免故作深沉或自我欣賞,否則,這些非語言符號傳遞的信息將影響新聞的總體傳播效果。
出鏡記者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說出鏡記者的新聞品格決定著一個新聞節目的成敗。新聞節目與出鏡記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好的新聞節目需要優秀的出鏡記者、好的新聞節目造就優秀的出鏡記者。優秀的出鏡記者既要熟練的掌握電視傳播的規律,又要具備必要的新聞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節目的節奏,在鏡頭前淋漓盡致的表現、揮灑自如。 □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