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平 王麟珠(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高職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楊 平 王麟珠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根據福建省機電類行業的發展現狀,應通過對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內涵與基本特征的分析,提出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比模塊化課程方案和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方案的優缺點,建立新型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同類高職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高職;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集機、光、電、液、氣于一體的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面向的工作崗位也較寬泛,因此,不同的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差異很大,專業方向也多種多樣。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特定性、實踐性、多樣性三大特征,充分注意高職教育人才的特征,對選取正確的人才培養模式,辦出自己的特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內涵 復合技能型人才是知識技術交叉融合的產物,主要指在企業生產加工一線中掌握一門以上技能,能夠在生產中從事多工種、多崗位的復雜勞動,具有運用交叉技術知識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綜合技能的人,通常分布在加工業、服務業及新興的創意產業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及信息處理技術、系統工程、檢測傳感技術、伺服傳動技術等有機結合的一門復合技術。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應具備寬闊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質,不僅要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技能方面有突出經驗,還要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
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1)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知識特征:基礎寬厚,知識面廣,能融會貫通。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要基本通曉機械、電氣、電子、計算機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為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提供條件,為不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基礎。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具有機電及其有關的多學科知識,而且還要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用于解決本專業和本學科出現的問題,能夠融合多學科知識并使其發揮綜合作用,是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標志,也是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標志。(2)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特征:具有交叉性、綜合性、創新性。寬厚的基礎和多學科知識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又不是各學科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彼此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并在多種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綜合能力,在實踐中發揮其綜合功能。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要具備嫻熟的操作能力,能夠勝任多重復雜性工作,并且能夠運用綜合性思維和寬闊的視角熟練地掌握多種交叉知識技能,真正具備運用交叉技術知識解決綜合技術難題的能力。
根據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特征,進行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可從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素質全面、具有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能力這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基礎扎實 基礎知識是相對穩定的,對每個人而言都極為重要?;A性課程或課程的基礎理論只有內化為學生個體的素質,才能使學生在知識激增的信息社會中適應知識更新和淘汰的挑戰。要幫助學生打好牢固和扎實的基礎,使學生通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綜合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和方法。同時,應增強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崗位基本技能、計算機能力、中外文能力等,不斷提高學生在未來社會競爭中的發展潛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
知識面廣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知識技術更新迅速,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交叉性和高度綜合性。除了扎實的基礎知識之外,廣泛的知識面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內容上要緊跟快速變化的形勢,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注重課程配套、知識結構及層次結構的完整性,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知識面,以滿足機電一體化專業領域的工作要求。
素質全面 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堅持真理、熱愛祖國的思想道德,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職業道德修養,具有團隊精神及不怕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這對于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
具備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能力 要掌握機電一體化專業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拓寬專業知識的能力,具有機電一體化專業能力,具有閱讀和應用本專業一般性英語技術資料的能力,能夠從事機電一體化設備運用、調試、維護、技術改造、經營等工作。
模塊課程方案 模塊化教學是國際勞工組織為提高勞動者素質開發出的技能培訓模式,以專項能力課程內容為單元模塊,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一個個模塊展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進行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起組織、協調、示范和引導的作用。模塊化教學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強調實踐操作。一個模塊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從基本理論知識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學內容,循序漸進,邊學邊練,彌補了過去講練分離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塊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首先,教師要以模塊為中心編寫教案,細致安排教學環節;其次,教師要有全局意識,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知識的傳授者;再次,在實訓操作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方案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方案與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方案,即由專業學科構成的以結構邏輯為中心的學科體系全然不同,是一種強調在實踐情境中通過學生自我構建知識而形成的以過程邏輯為中心的行動體系。“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是對這一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方案中所蘊含的革命性變化的本質概括。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方案的建立存在幾個難點,首先,在構建學習領域時選取知識和技能較為困難,其核心和復雜的任務是在任務與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其次,在設計學習情境時要選擇合適的載體承載學習目標和要求規定的知識、內容;再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方案應不再有理論課、實踐課之分,而是強調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教師的能力能否達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要求將會直接影響課程方案的實施。
可以看出,兩種方案各有所長,模塊化方案能夠較好地整合資源,教學實施組織也更加靈活;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方案更加符合職業崗位的任務內容與流程,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符合技能型認識規律。但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培養的是多種技術交叉的復合技能型人才,因此,以專項能力組成的課程模塊難以體現不同技術的一體化;而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分析法又給需要多學科知識的教師提出了較高的難以達到的要求。
通過以上兩種方案的比較分析,可將項目式和任務式兩種課程模式進行綜合改良,建立新型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傮w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總體思路框圖
新型機電一體化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思路為:以實踐教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目的,強調“做中學,做中教”,通過開展企業調研對機電企業主要工作崗位進行分析,確定機電一體化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然后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項目模塊,再由項目模塊建立課程模塊,最后形成新的課程體系。其中,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方式進行核心課程開發,使學生迅速縮短課程學習與真實工作崗位之間的差距;其余課程根據內容特點及崗位所需能力確定實踐環節,按實踐環節要求配置相關知識,本著基礎知識服務于專業技能,專業技能突出交叉性、復合性的原則,進行理實一體化課程開發,為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2 課程模塊分析圖
表1 任務及項目技能分析表
課程體系的建立 通過對福建省機電類企業的調研,得到8個核心任務和2個輔助任務,分析得到各核心任務所對應的項目模塊和技能模塊。詳見表1。再將其歸結為4個基礎能力模塊:機械基礎模塊、機械設備運用技術模塊、電氣控制知識模塊、電子應用技術模塊,而后將4個基礎能力模塊組合并擴展后形成其他項目模塊:機電一體化設備應用模塊、機電設備維修模塊、自動化生產線應用模塊如圖2所示。各模塊整合后形成的職業能力模塊化課程重在培養通識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門能力、延展能力,最后形成14門專業必修課和8門輔助模塊課程。
教學模式 在課程內容的課時安排上,應遵循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加大實踐課時比例及理實一體化教學比例,符合條件的課程單元應實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在課程教學的組織與安排過程中,應始終貫徹理實一體化的大課程模式。教學全過程應按照“基礎知識—基礎能力訓練—專業知識—專項操作實訓—階段頂崗實習—職業技能實訓、中級工考證—專門知識綜合實訓―生產頂崗實踐―校企聯合答辯、高級工考證、綜合提高”的整體思路設計并實施一體化教學。
為了突出綜合實踐環節的建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思想應遵循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形成循序漸進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先進,從單一到綜合。實踐教學環節應分階段、分層次設置,采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漸進式目標教學法,使學生逐步掌握適應崗位要求的職業技能,具備本行業要求的綜合實踐能力與職業素質,以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功能關系分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把課堂搬入實驗室,以機器人為載體,突出“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對機電一體化系統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與認知,同時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李燕泥.技能人才職業導向式培訓模式初探[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08:90-96.
[2]關世榮,劉靜.打破高職教育界限 培養復合型人才[J].遼寧高職學報,2007,9(3):17-18.
[3]姜秀英.論培養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復合型人才[J].實驗室科學,2007,(4):130-131.
[4]劉藝濤,馬騫.高職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芻議[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77-78.
[5]魏公際,張俊.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專業課程方案開發[J].職業教育研究,2008,(9):137-138.
[6]楊文煥,張林娟,李瑞環.對加快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6):83-84.
[7]張平亮,辛望旦,唐育正,等.高職機電一體化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的構建[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3(3):5-8.
G712
A
1672-5727(2011)09-0020-03
楊平(1957—),男,福建平和人,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汽車運用與工程機械系主任,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機電技術。
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科研計劃項目《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09A09)
*本文系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寧夏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NGSJG2007003)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