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爽 劉巧云 楊 怡 陳文華(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高職《有機化學》課程項目化教學初探*
趙輝爽 劉巧云 楊 怡 陳文華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常州 213164)
《有機化學》是高職院校化學化工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如采用高校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則達不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項目化教學”是適合高職院校教學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有機化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將教學與就業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討教學改革的思路、內容及特色。
高職;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
高職院校傳統的《有機化學》教學沿襲本科院校的學科知識體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受體,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傳授大量理論知識方面具有優勢,但是時代發展至今,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顯現出來,如理論與實踐分離,學生動手能力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與專業、就業相脫節等等。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在探索并實踐各種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其中,“項目化教學”方法就是較為成功的一種。鑒于此,筆者將“項目化教學”應用于《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項目化教學”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打破原來教材的順序,按照教學目標學習,將課程綜合、細化成若干操作性較強的程序設計項目,然后以具體項目為主體開展教學。
“項目化教學”與高校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主要有三個轉變:一是從以“教師為主導”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二是從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三是從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操作完成項目任務為中心”。這種方法以全面素質培養為目的,以能力為本位,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構建開放性學習環境,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真正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一)《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改革思路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傳統的《有機化學》理論課與《有機化學實驗技術》實踐課是分成兩門課來上的,《有機化學》理論課沒有實踐訓練,而上《有機化學實驗技術》實踐課時,由于沒有理論知識作支撐,學生只會單純操作卻不懂原理。因此,在《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中,應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結合在一起,在理論知識的選擇上本著基礎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通過精心設計的一個個項目,將相關的理論與實踐一一對應、融于一體,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與就業相結合 通過對往屆化學化工類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研,高職學生主要在化學與化工行業從事化學及化工原料和產品及中間體的生產與操作、分析與檢測、銷售與管理等工作,是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根據《有機化學》課程在專業培養方案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應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確定《有機化學》的總體培養目標:能夠綜合運用有機化合物的物理與化學性質、有機化學實驗技術,制備出有機產品,從而能夠從事有機產品的實驗室開發的應用型人才。這樣,在課程總體目標的指導下,教學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可使教學與就業、生產相結合。
(二)《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改革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確定教學項目;以項目為載體,融入理論與實踐教學 項目作為訓練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主要載體,其設計是項目化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因此,在設計《有機化學》課程項目時,應以就業為導向,每個項目都要涵蓋相應的知識、技能、素質。考慮到《有機化學》循序漸進的學習原則以及有機物易燃易爆、易揮發、有毒等特點,從有機實驗的安全性出發,在設計項目時,可由引領項目逐漸過渡到主導項目,最后實現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自主項目。具體項目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的課程內容表
從項目教學目標切入,將項目有機分解為若干工作任務 每一個大型項目確定以后,根據整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將該項目分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或子項目)進行訓練,每個工作任務就是一次課,訓練學生的單項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單元設計,上課不再是僅僅講授教材,而是帶領學生完成任務,使學生在跟隨教師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練出辦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并學到相關的知識,獲得成就感和自信。項目又可分為幾個具體任務,漸進地訓練學生的技能,促進知識的學習。以“項目1:《有機原料正溴丁烷的制備》”為例,可分成三個工作訓練步驟(即三個任務)加以完成。任務一:有機原料正溴丁烷的制備——方案討論與確定;任務二:正溴丁烷產品的制備——方案的實施;任務三:正溴丁烷產品的制備——合成路線的優化。
(三)《有機化學》項目化教學改革特色
課程的整體設計來自實踐 《有機化學》整體設計來自化工生產實踐,所選項目與企業生產密切相關;實踐訓練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以“項目2:香料β-萘乙醚的制備”為例,萘乙醚是工業生產中一種重要合成香料,合成此物質具有一定的生產意義,且該項目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該項目涉及酚、鹵代烴、芳香醚等理論知識,技能訓練涉及普通回流、抽濾、重結晶等操作。在具體實施時,教師先引領學生查閱β-萘乙醚制備的資料、分析與匯總,進行方案的討論與確定,然后進行方案的實施,得到β-萘乙醚產品,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拓展相應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促進理論和技能的提高,最后進行β-萘乙醚合成路線的優化,通過討論與結果評價,進一步加深對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課程中各項教學目標的表述更加直接具體 不再使用大而空的詞匯描述課程的各項目標,而是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用具體的、可檢驗的語言準確描述《有機化學》課程實際能夠達到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如表2所示。
表2 《有機化學》課程各項目標表
筆者將項目化教學運用于《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中,經過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改變了以往高職教師套用的傳統高校教師一言堂、考試重理論應試的教學方法。采用項目化教學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領到項目任務后,主動探索和研究,教師更多地是引導、參與討論和評價,并適時歸納、總結。二是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項目化教學更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課外能主動地查閱資料并進行討論,大大增強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一個個項目和項目中一個個任務的實施,學生的學習不再僅依賴于教材上的各章節內容,教材演變為參考資料,學生更多地是通過項目和任務綜合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綜合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學生親身體驗了什么是經濟意識,什么是安全環保意識,特別是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1]皮邊根.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探索[J].職教論壇,2007,(6):14-16.
[2]周曉娟.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項目化教學初探[J].時代經貿,2008,(3).
[3]秦立公.現代物流管理課程項目化教學[J].物流科技,2006,(29):125-127.
[4]吳建.項目化教學在VB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05,(30):108-109.
G712
A
1672-5727(2011)09-0080-02
趙輝爽(1974—),女,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綠色化學。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院級教育研究課題《有機隨堂實驗項目的低成本綠色化整合研究》(課題編號:10JY035)的部分成果
*基金項目:徐州市2009年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基于項目學習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課題編號:ZJ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