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杰 李 燕 王海棠 周 盈 徐 靜(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6)
“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探索*
鄭曉杰 李 燕 王海棠 周 盈 徐 靜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6)
從對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的就業市場調查入手,對高職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構建“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和應具備的條件。
“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市場需求
隨著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是具有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是一個 “從田頭到餐桌”全過程控制的專業,該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食品行業生產工藝技術、質量管理等生產一線崗位職業能力,并能適應食品產品開發工程師助理崗位,能適應食品產品檢驗、銷售、售后服務崗位,能適應生產工藝咨詢與培訓等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專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門型技能人才。
“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合作,通過優質課程與有效實訓的整合,以項目開發或技術服務等導師制項目活動為媒介,旨在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能力,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落實實踐教學目標、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策略。同時將“雙證”納入教學計劃,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這一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適應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本地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具有濃厚的地方經濟特色。
隨著人類對健康的關注和對安全無公害營養類食品的大量需求,設置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成為我國綠色食品行業迅速發展的需求,是振興浙江和溫州地方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我院現有資源、發揮學科優勢、加強服務社會的需要。為了解市場對該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我們對2007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收集了該專業的就業信息。通過對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看到,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具有以下特點:就業地點分布較廣;就業比較集中于與食品相關的私營企業或合資企業;就業崗位主要是一線技術人員,如食品化驗員、食品品控人員、食品連鎖經營人員等。
目前,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多采取模塊化教學體系,課程設計基本上涵蓋了就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但經過三年的學習,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并不能很快適應工作,還需要一段書本知識實踐化的過程。因此,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應聘者才會受到公司的歡迎。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質量如何,教學體系的實踐環節非常關鍵。
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以專業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為主線,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實踐教學體系。本專業利用教師是科研人員的優勢,與企業有緊密聯系,實行導師制,實行項目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與企業“零距離”接觸,能很好地實現學生早就業、就好業的問題。其中,實踐教學體系分三階段,按基礎實踐階段、專業實踐階段、社會實踐階段三階段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同時將“雙證”納入教學計劃,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這一實踐教學體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適應本地經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本地的經濟背景緊密結合起來,具有濃厚的地方經濟特色。實踐教學體系的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認知實習,打好實踐能力基礎 目前,綠色食品專業開設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有機化學、食品工藝、食品加工等課程,現有的實驗儀器設備能夠完成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訓。但是,從以往學生的表現來看,有的學生直到畢業都還沒有真正領悟畢業之后我要做什么。首先,我們采用參觀、現場教學、見習、觀看錄像等手段,使學生對日后要從事的工作產生感性認識。教師結合專業基礎課的學習,通過組織學生考察本地企業和調研,使學生全面了解食品行業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聯程度,初步了解食品專業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環節和系統,提高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為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打下感性認識基礎,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在加強專業認知的同時,在實踐教學中應圍繞素質教育,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統一。

第二階段: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一體化綜合設計課程 課程設計位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第二階段,是對各門課程所學知識的一種綜合考察。我們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實踐性強的課程進行了課程設計,結合教師的項目,以學生為主體,以導師為指導組成項目組,進行與工廠一致的項目產品設計,如肉制品加工技術課程設計。教師給出相應的項目,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資料查閱和收集,并進行產品方案設計和工藝流程設計以及操作步驟要點說明,指導教師跟蹤整個過程進行指導,學生提出初步方案并和指導教師商討修改,再根據方案進行產品的制作和評定,請企業人員參與評定和指導,三方共同探討,以完善產品制作。若制作比較符合企業的需要,企業就直接把產品進行中試,甚至投入生產。通過課程設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并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
第三階段:“零距離”接觸崗位,學生預就業 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的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要對將來可能從事的行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基本了解。因此,相關的實習環節就必不可少。在畢業實習時,要求學生必須到和本專業完全對口或相近的單位進行實習,與企業員工同吃同住,把實習的科研課題與畢業設計相結合,讓學生在畢業設計中能夠接觸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企業的體驗,將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行業、企業的實踐有效結合,通過專業實習的操作與思考,達到“理論—實踐—理論”的互動與循環,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加強實踐操作能力,為將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圖2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做”一體化的綜合課程體系設計圖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方面,教師要到行業掛職鍛煉,增加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應招聘有豐富從業經驗的人充實到專任教師隊伍中來。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支由企業專家和高校教師共同組成的教師隊伍,使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是加強本專業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可行之路。
適應區域特色的課程教材建設 我們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設計課程教材,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確立各專業的崗位或崗位群,從分析各崗位所需的能力入手,使課程教材設置符合市場需要。應把職業資格證書納人教學計劃中,將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在獲得多證書,增強就業競爭能力。
校內外實訓條件建設 應依托現有資源優勢,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加大經費投入,專項用于實驗實訓室的新建、擴建和改建,切實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要通過實驗實訓室建設,帶動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實訓室建設成為集教學、科研、技術服務、技能鑒定于一體的實訓基地。
工學結合 高等職業教育由于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求與企業共同發展,不失為“雙贏”戰略。企業專家在現場教學或到校上課,有利于盡快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實踐教學的實用性。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的人才需求。企業參與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建設、教學計劃制定,根據自身發展需要提出意見和建議,按照雙方論證的教學計劃參與教育培養工作,學生畢業后由相關企業擇優錄用,能真正實現高職教育“產品”的適銷對路。我院各專業都成立了由行業領導、科研院所專家、企業管理人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建立了與企業密切合作的校企合作基地,為我院校企合作開辟了寬廣的空間和平臺。今后要采取多種形式發揮好專業指導委員會和產學基地的作用。
根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就業市場的需求,建立一套基于“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通過這種模式進行實訓,不僅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就業市場向我們提出的要求。
[1]呂和,于亮,張曉武.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以就業為導向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9,(2下).
[2]樊蔚虹,呼海濤.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5(3).
[3]覃慶國.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實施全面教學質量管理[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S1).
[4]付達杰,何先應.實訓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成人教育,2010,(1).
[5]彭振宇,馬必學.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之道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7).
(本文責任編輯:楊在良)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愛因斯坦
G712
A
1672-5727(2011)09-0129-02
鄭曉杰(1975—),女,浙江永嘉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教研室主任,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綠色食品與經營專業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