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峰(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 453007)
國際足聯《足球競賽規則》規定,運動員在場上違反下列7種中的任一種,將被警告和出示黃牌:犯有非體育道德行為、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持續違反規則、延誤比賽重新開始、以角球或任意球恢復比賽時不退出規定距離、未得到裁判員許可進入貨重新進入比賽場地、未得到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比賽場地。通過對64場比賽的觀察,沒有出現隊員故意離開或進入比賽場地的情況。根據《足球競賽規則》,并結合本屆比賽場上所出現的實際情況和非體育到的行為在場上的具體表現形式,將黃牌原因細分為以下幾方面:踢人、鏟人、推人、拉人、絆摔,沖撞、故意手球(破壞對方有效進攻機會和用手球得分欺騙裁判員)、不退出9.15米、延誤時間、佯裝、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幾方面。

表1-1 :出示黃牌原因情況
如表1-1所示,對出示黃牌的原因進行分析,其中造成黃牌數量最多的是鏟人犯規,共35次,占總數的29.66%,都是因為隊員的鏟人動作過于兇猛,對對方隊員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國際足球理事會從1992年起嚴禁從球員身后鏟截,因為從背后進行鏟搶對控球隊員造成的傷害最大,控球方無法躲閃,鏟搶者鏟到或鏟傷對手就被處罰。1998年世界杯前,國際足球要求裁判員對從控球運動員側面的鏟截也要禁止,本屆歐洲杯又進了一步:對于面對面的連人帶球一起鏟也要嚴格處罰。從國際足聯頒布的一系列規則精神可以看出裁判員對傷及和有可能傷及對方球員鏟球動作毫不手軟,這也體現了保護運動員的安全是足球比賽的重要原則之一。
其次是踢人犯規,一共19次,占到總數的16.10%,對這類犯規的統計分析,踢人犯規會給對方球員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多數是從背后踢對方隊員,動作很小,但目的很明確,大多是踢對方隊員支撐腳的跟腱部位,這類犯規違背體育競賽精神,裁判員對這類犯規嚴格判罰并給予黃牌警告。
第三是對拉人犯規所出示的黃牌,一共16張,占總數的13.56%,近幾年來,國家足聯對拉扯對方球衣的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過分的拉扯和破壞對方明顯進攻機會的拉扯,即使動作幅度很小,也將受到黃牌警告,所以在本屆杯賽中因為拉扯造成的黃牌數量也比較多。
由于對裁判員的判罰以語言或行動表示異議而被出示的黃牌有14張,占11.86%。裁判員在場上有絕對的權威,在足球比賽過程中雙方運動員必須服從裁判員的判罰,無論對或錯都應尊重裁判員,從而使裁判員在比賽中能夠更好的執法,確保比賽順利進行。
足球場上裁判員的判罰是最終的判罰,所有運動員和教練員應當無條件地接受,尊重裁判員的判罰,而不應當以各種方式來表達對判罰的不滿,而對于某些運動員的挑戰裁判員權威的行為裁判員嚴格按照規則給予黃牌警告。
在佯裝犯規方面,由于利益的驅動,運動員佯裝情況越來越多,國際足聯曾經在對裁判員的一個指令當中表示,任何一名優秀裁判員都不可能不被這種假相所欺騙。想要不被欺騙,那就是在他還沒有開始欺騙你之前,在第一個動作出現后,你馬上識別,予以警告,使得場上這樣的行為越來越少,自然被欺騙的機會就更少。對第十八屆足球賽裁判員執法狀況研究,在本屆杯賽中,嚴懲佯裝行為被國際足聯重點強調,在31場比賽中因為佯裝被出示黃牌的有1張,占總數的0.85%。可見雖然佯裝在足球比賽中出現的次數不像其他犯規那么多,但是一旦出現,必將黃牌警告,目的也是為了鏟除這種足球場上的不道德行為。
因延誤比賽時間出示的黃牌主要是一方在比分領先時或比分對本方有利時,在以定位球重新恢復比賽時故意延誤時間,本次世界杯因此原因出示黃牌7張,占總數的5.93%,根據對比賽的觀察,總結出延誤時間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界外球、球門球、任意球恢復比賽時遲遲不將球發出、換人時被替換下場的隊員故意拖延下場時間等。在本屆比賽7張因拖延時間出示的黃牌中,有4張是因為守門員或后衛隊員在發球門球時遲遲不將球發出所得。

表2-1 :小組賽與淘汰賽階段出示黃牌原因
如表2-1所示,小組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比賽因鏟人出示的黃牌數量都是最多的,分別占到31.91%、20.83%。無論是小組賽還是爭奪更加激烈的淘汰賽,鏟人犯規都是最容易造成對方受傷的動作,裁判員對此類犯規都嚴格執法,以減少在比賽場上粗野動作的發生,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比賽風氣,從保護運動員的角度出發,有助于運動員的技術水平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