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云
《資產評估》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系統的理論知識,而且也要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資產評估專業在我國設置時間尚短,加上資產評估課程本身的特點,各高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資產評估》課程中,內容結構安排合理,理論部分與實務部分前后有序,互相呼應。在課程的理論部分主要講述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評估目的、評估假設、評估原則以及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和評估程序;在實務部分包括單項資產評估和整體資產評估,在這兩大類具體資產的評估中,課程主要是按照“資產概述——資產價值的決定要素——評估方法的應用與選擇——資產價值的評定估算”這條線路來安排,脈絡十分清晰。
《資產評估》課程是一門起源于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學,綜合了經濟管理學與工程機械學的新興學科,內容涉及到經濟、管理、金融、稅收、統計、法律、建筑工程、機械等方面,綜合性很強;評估業務范圍廣泛,包括資產轉讓、企業兼并、企業出售、企業聯營、股份經營、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清算、擔保、企業租賃和債務重組等業務;評估對象包括機器設備、房地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森林礦產資源和企業價值。
《資產評估》課程的重點就是評估方法的學習和應用。資產評估的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這是資產評估的三種基本方法。另外,在房地產的評估中,還有假設開發法、基準地價修正系數法和路線價法。在資產評估中,應該根據評估業務的特定目的,確定適用的價值類型,最終決定適用的評估方法。每種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不同,適用范圍也不同,只有選取合適的評估方法,才能得出客觀科學的評估值。
從《資產評估》課程的內容安排上可以看出,理論知識是評估實務的基礎,評估實務中貫徹體現理論知識。資產評估專業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資產評估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牢固掌握資產特點、評估方法選擇、評估值計算過程這些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一些實踐過程來培養學生在各種評估活動中,靈活運用評估方法進行資產評估的技能。
目前,在高校從事資產評估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并沒有從事過資產評估的相關工作,也沒有取得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資格,自身就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這就導致在教學方式上必然是理論授課為主,專業水平不高,實踐環節所占比重很低。資產評估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掌握片面的概念、方法、公式,對評估行為缺乏感性真實的認識,缺乏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筆者從事資產評估教學多年,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資產評估課程時,學習興趣非常高,想掌握評估技能的愿望很強烈。但是在學習過程中,評估對象的復雜性,評估方法的多樣性,學科的綜合性,這些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使學生感覺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加上教師授課方式的單一,使學生慢慢感覺理論知識的枯燥無味,失去了原先學習的興趣;課程結束時,考核方式就是傳統的卷面考試,使學生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記好概念公式,最后通過考試。這樣就削弱了資產評估課程教學的目標和意義。
資產評估要求理論實踐緊密結合,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實踐環節并不重視,一方面沒有設置專門的資產評估校內實驗室,也沒有大力開創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必備的條件,缺乏這些硬件,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另一方面,一些開設校內實驗室的學校,在資產評估應用軟件的選擇上,選擇范圍比較窄,缺少配套的實訓教材及評估案例,教師只能講解軟件本身的使用程序,學生只能掌握軟件如何操作,而無法熟練運用,實驗效果大打折扣。
資產評估專業是在資產評估行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也主要是投入到對各種資產進行價值判斷的社會實踐中。因此在高校培養資產評估專業人才,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1.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進行多種授課方式的嘗試,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還可以增加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演示各種圖表、數據、視頻和圖像等,使學生知識來源的途徑多樣化、立體化,生動化,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還可以進行案例教學法,教師為學生收集準備多種評估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投入評估實務中,使其職業思維能力和評估技能得到充分的訓練;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互動法,選擇具體評估案例,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最終形成各自的觀點并進行價值判斷以及觀點陳述,在此過程中教師起到指導的作用,讓學生把自己當做評估行為的主角,思考中開動了腦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2.高校應該增加實訓課程,不僅包括專門的資產評估課程實訓,還應該有機電設備評估基礎實訓、建筑工程評估基礎實訓、財務管理課程實訓、會計電算化課程實訓,和校外專業實習,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
3.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具備基本技能的條件下,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時進行的環境下,高校應該緊緊圍繞就業形勢和工作崗位需求,將執業資格證書制度納入到高校實踐教學環節中,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執業資格的考試。例如注冊資產評估師資格考試,房地產估價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等相關專業資格認證考試。這樣既有利于高校資產評估專業教學體系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就業率。
4.為了進一步加強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的能力,在經過前三個方面的學習和實踐之后,可以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相關專業知識,結合在實訓實習過程中鍛煉的技能,以畢業論文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既可以反映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可以培養學生進行科研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在論文寫作中沒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抄襲論文這種普遍的現象,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要強化資產評估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鍛煉學生評估技能,就應該給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
1.要加強校內實驗室的建設。高校目前的實驗室數量有限,而學生人數較多,不能充分滿足資產評估專業學生開展實訓的要求,使得學生進行實訓的機會和時間減少,所以應該擴大實驗室規模。在擴大規模的同時也必須要增加經費購置足夠的電腦設備。同時還要加強軟件的配備,在實驗室安裝先進的資產評估教學軟件。通過軟件和硬件兩方面建立完善的校內資產評估課程模式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仿真的資產評估環境。
2.要大力開發校外實習基地。目前社會上很多資產評估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都存在人手不夠的問題,高校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積極和這些事務所加強聯系,進行校企聯合,建立固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接觸到真實的評估業務,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在校內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模擬評估能力,拿到校外進行實際演練。既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資產評估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求高校資產評估教師具有很高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要具備資產評估專業素質與實踐技能,因為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直接決定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質量。因此,高校要重視對資產評估教學隊伍的建設,加大對教師的理論培訓,鼓勵教師繼續深造提高學歷,推薦教師到國內資產評估專業及相關學科發展水平較高的院校進修,選派教師到資產評估事務所學習,硬性要求教師具備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資格,這樣就可以提高教學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打造一支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教學隊伍。
教學管理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和質量保障。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一樣,需要有專門的教學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監控和考核。高校可以設立“實踐教學管理領導小組”,承擔起對實踐教學管理的職責,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資產評估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管理部門要制定一系列的實踐教學制度條例,如實踐教學計劃、實踐課程教學大綱、實踐教學工作程序、實驗室職責范圍、實習指導教師崗位職責等,這些實踐教學制度條例是保證實踐教學規范運行的必要條件;實踐教學管理部門也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對教師的實踐教學進行正確的評價,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提高學校實踐教學水平;實踐教學管理部門要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恰當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檢驗實踐教學的質量,反映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信息。如在資產評估課程結束進行考核時,除了傳統的閉卷考試之外,可以進行開卷考試,選擇具體的評估案例,從確定資產業務類型開始,到分析資產特點,確定資產價值類型,選擇評估方法,到最后如何進行估算,讓學生進行口頭解答,通過多樣的考核方式來檢驗實踐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