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當前,我國職業學校會計教育呈現出課程設置無法體現專業化特色,實踐課程受重視程度有限等問題。同時,會計專業課程及文化基礎課程所安排的課時比例也有失合理性。在教材內容建設層面,現行會計專業課程教材呈現出內容、結構安排無法充分適應新一輪企業會計體制、無法合理同新準則適應性銜接等問題。一般會計教材更注重對深奧理論的闡述,卻忽略了對操作實踐步驟的分析闡釋,欠缺有針對性反映會計新方法、新準則的案例、實踐教材及形象生動的電子會計教材等。由于深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令現行職業學校會計教育仍然多采用填鴨教育模式,沿襲板書教學、課本教學方式,學生僅完成書面作業、教師完成教學進度便可視為整體教學任務的結束。這樣一來造成的教學結果只能是學生僅會在紙上對會計分錄進行編制,而在實際賬務處理面前便會束手無策,令學習、教學與應用嚴重脫節,很難形成良好的培養目標及教育效果。另外,現行職業學校會計教育還呈現出注重學生考核成績訴求,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不良現狀。廣大教師往往僅注重學生取得了如何優異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對其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最終導致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時有發生無意犯錯或故意違反行業操守的不良行為。基于會計崗位工作的特殊性,整體會計資料必然會涉及到單位的商業機密與經濟利益,因此該崗位承擔著重大的責任。然而由于職業學校配備的實驗模擬教材內容相對陳舊、與實際工作聯系不密切,造成了該教學資源的使用價值不強、使用效果欠佳,進一步令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學習層面僅能停留在高分低能、紙上談兵階段,實踐動手能力無法實現有效提升。
實踐教學中我們應依據市場發展、學生學習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標準的合理修訂,適應性降低考試難度,并完善規劃設計實習課程。對于會計課程的修訂,我們應強化對溝通能力、職業道德、會計操作實務、人際關系課程的合理設置,并加強整合對學生思考判斷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人際關系處理技巧、工作才能、決策、溝通及技術能力的綜合培養。同時基于會計高尚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我們應合理融入職業道德培訓教育于各環節教學中,將各類會計業界案例通過深入細致的分析呈現給學生,令其展開分組討論、合理分享學習心得并科學引導學生正確樹立職業價值觀、道德觀與人生觀,進而在充分滿足職業學校會計教育課程設置要求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素養,增進其就業競爭力。在教材內容設置層面我們應基于信息化時代特征合理引入會計辦公軟件于實踐學習中,令學生能獨立自主的運用會計軟件輔助學習,提升學習效率。另外我們應充分依據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類經濟業務活動令其作為學生財務處理實踐依據,豐富補充實訓仿真教學內容,契合專業會計理論知識,提升學生感性認識,并對其專業應用技能進行全面訓練,為學生今后良好的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有效的實務操作訓練應包含引導學生編制會計憑證、建賬、總賬登記、做好明細賬、編制報表、對財務報告進行全面分析并熟練進行納稅申報、學會納稅籌劃及科學填制各類申報表。
會計教育實踐中我們應合理更新教育方式、手段,充分運用讀書指導方式、演示教學法、綜合練習法、討論教學、參觀引導教學、模擬實訓、實驗實習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方式最大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其獨立思考、勤于動手、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綜合學習素養。從事職業學校會計教育教師應全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主動走進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對財務活動的直接參與不斷積累經驗、豐富知識面、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為強化提升職業學校學生職業勝任能力,培養其高度負責任意識、形成處理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能,我們應全面配合市場發展、企業提升需求,強化校企合作,為學生創建廣泛的實習鍛煉平臺,進而切實提升會計專業技能。同時我們可令深入企業的實務操作作為職業學校會計教育的良性延伸,拓寬學生知識面、扎實會計技能基礎,創新辦學培養模式,縮短就業與畢業距離,全面開展訂單式培養,綜合模式培養,以就業為導向,令其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實現更廣闊的提升。
總之,基于職業學校現行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提升認識、完善設置課程體系、合理更新教材內容、科學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實踐技能培養,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目標、豐富教學模式、強化校企合作、更新教育方式,才能最終培養出綜合全面的會計人才,令其提升就業能力,在會計工作崗位最大化發揮服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