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3)
現代建筑派對空間的探索
王曉麗 (山東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山東濟南 250353)
相對于傳統建筑空間重靜態使用空間而輕動態流動空間,現代建筑的空間設計,已發展出四度空間(三度空間加時間)的概念,增添了人在傳統三維空間中體驗、位移產生的時間因素,使空間更具交流性、多樣性。
建筑空間;現代建筑派;流動空間;探索與發展
在建筑史學家S?吉迪翁的著作《空間、時間和建筑》中,人類的建造歷史被描述為三個空間概念階段:1.有外無內的階段。此時建筑關注的內容僅是外部的圍護建造,真正的內部空間并未出現。2.內外分割的階段。公元100年古羅馬萬神廟出現的第一個圓形穹頂塑造的空間,空間獨立出來成為關注的對象,但外部形式被忽略。3.內外互動的階段。密斯?凡?德?羅1929年設計的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使內外空間得以介入共融,“流動空間”出現。從現代主義開始,一種全新的概念讓我們重新面對空間。
歷史上現代建筑派又稱現代運動等,主要包括以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勒?柯布西耶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建筑,以美國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和德國的沙龍為代表的有機建筑和芬蘭的阿爾瓦?阿爾托為代表的建筑人情化與地域性。他們的設計思想雖不完全一致,但在設計方法上有相近的特點:在對空間的理解上,認為建筑的空間設計與表現應重于建筑平立面;考慮到人在三維空間中產生的時間因素,引出“空間——時間”的理論等等。
(1)薩伏伊別墅
作為“空間——時間”營造的典范,徘徊在別墅屋室,便可領略到平靜素簡的外觀下復雜豐富的內部空間。開放式的室內空間設計,使用螺旋形樓梯和室內較少見的坡道來組織空間,不僅貫通了樓層之間的空間連續性,還營造了視線和空間的流動,時空的流動美油然而生。動態自由的空間組織形式,體現了“建筑散步”的概念。
(2)朗香教堂
初看這座山中小教堂,奇特的造型總會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由特殊外觀圍護的主要室內空間呈不規則狀,墻面也幾乎都是彎曲的。在此設計師將建筑激活,運用了許多象征性手法來佐證空間的隱喻性:沉重封閉的屋室,暗示“安全的庇護所”之意;彎曲的墻面、朦朧神秘的室內光源與黯淡的光線、下墜的頂部等容易讓人失去感官判斷;光線通過屋頂與墻面之間的縫隙和大小不一的彩色玻璃投射下來,產生了一種非凡的空間氛圍。對于前來尋求精神回應的信徒來說,這種空間意蘊無疑營造了一個充滿真諦與崇高的莊嚴之境。
(1)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
這座展覽建筑對結構體系的全新理解、體現的新的建筑空間效果和處理手法,引出了一種完全與傳統封閉或開敞空間不同的、貫通的、隔而不離的全新空間概念——“流動空間”。
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面,用現代抽象語言建造了一座由主廳、附屬用房、水池和幾道圍墻組成的建筑,位置靈活的玻璃和大理石隔斷縱橫交錯,形成了一些半開半閉的空間,室內各部分之間、室內和室外之間相互穿插,使空間中得以收錄自然的聲音。這種審美處理給人以自由靈動之感,整個建筑猶如從山谷吹來的清新的風。
(2)吐根哈特住宅
在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得以把他在德國館中的建筑手法用于其中。在住宅開敞的大空間中,幾個主要生活空間被少數的隔斷劃分為靈活律動、互相聯系的空間,玻璃幕墻又將內部流動的空間引向花園,室內外空間得以延伸、滲透,形成類似德國館的“流動空間”。
在對空間的摸索和表達上,賴特經歷了由實體轉向空間,從靜態到流動、連續空間,再發展到適度的、序列展開的動態空間,最后達到自然組合的整體空間幾個階段。
流水別墅
整個別墅處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主要的一層空間通過空間處理形成相互通透的各種從屬空間,同時,自然光線的明度變化在賴特手中,成為了使空間氣氛多樣的微妙畫筆:日光流動于起居室三側,瀉于天窗,通往建筑與溪流相連的樓梯,或明亮溫暖,或朦朧柔美,還有幽暗的陰影布在微妙的巖石鋪陳的地板。在自然的片段光影與建筑空間的共舞中,升騰出一種從容鎮定的氛圍。
建筑被固定在自然山石中,光、風和流水等自然要素得以穿過和滲入建筑空間,打開了對人的感官限制,促成了心靈與自然的接觸。
阿爾瓦?阿爾托在空間處理上自由流暢、有動態感,使人感到空間不僅僅是簡單的流通,而且在不斷地延伸、增長和變化。其后期作品變化豐富,發展了連續空間的概念。
瑪麗亞別墅
這座別墅既展現出建筑與自然環境相融的親和性,又是精工細造的住宅。采用貼近自然的、非幾何形體的空間結構,其獨有的建筑人情化風格在建筑線條的表達上流暢富有變化,不像其他現代主義大師拘泥于單調嚴肅的幾何形體。庭院空間將自然情趣引入起居生活,室內外空間流動互通,起居室空間不作截然分隔,使其具有連續性和模糊性。各空間流動及動線十分舒暢,給人連續的空間的感受。
現代建筑對于空間的探索將人們帶出想象之境,在人們的感知和體驗中,空間“流動”了起來。對于建筑本身而言,上述幾位設計師在風格上也許不盡相同,他們所創作的某些作品相對使用功能更多地是作為藝術品而存在。如薩伏伊別墅與周圍自然環境關系不甚密切且可置于其它地方,而流水別墅與自然密切結合,是特定地點的特定建筑,這是兩種不同建筑思想的產物。又如巴塞羅那德國館在某種意義上是一件無實用要求的純建筑藝術作品;流水別墅則是為了滿足大資產階級消閑享福與對建筑藝術獵奇的追求等。但現代主義建筑所創造的新的建筑構圖手法、提倡的建筑美學原則、代表的進步的設計理念啟發和影響了后來的設計師,對現代建筑的發展起了開闊、探索作用。在當今的設計中,該如何不拘泥于傳統也不被當代奢華風氣和大都市建筑所迷惑,他們的設計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示。
[1]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2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吳煥加.論現代西方建筑[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3]李之吉.中外建筑史[M].長春出版社,2007.
[4]湯鳳龍.流動與勻質之間——巴塞羅那館之“幾何建構”解讀[J].建筑師,2009年05期.
[5]劉先覺.阿爾瓦?阿爾托[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