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珍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第一初級中學)
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培養學生珍惜、尊重、熱愛生命的態度,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完善人格,健康成長。下面我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校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對生命意義的教育。一些學生由于升學的壓力,生活的困惑,以及生命意識的缺失、自暴自棄、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甚至舍棄生命,這些悲劇的出現,都反映了學生生命意識的缺乏。英語學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很好的生命教育素材,在英語教學中有機結合教材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實現人文關懷,形成健康生命觀。
2.1.潛移默化滲入“珍愛生命,自我保護”的生命教育
生命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去珍惜。在遭遇險情時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不輕易放棄生命,是對生命的尊重,是對生存真諦的最深刻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教育學生要增強防護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一次在講解關于地震的英語短文時,我及時地提問,“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survive in the earthquake?”。隨后我讓學生用英語展開討論并匯報結果。這樣學生既提升了英語能力,同時又學會了如何在地震中進行自我保護。
2.2.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幫助弱者”的責任意識。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社會的綜合性決定了我們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以群體組成的。生存與發展相輔相成,但是由于地區的差異,社會的發展差異,人的發展能力的個別差異,以及不可抗拒的天災和疾病等許多不定因素的存在,就預示著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關愛,這也是生存的必要環節。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感受關愛的同時,也懂得給予需要的人以關愛,從而使他們真正感受到生命帶來的美好感覺。如在教學九年級新目標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s?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給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答案,當有的學生回答“I would give it to charity.”時,我就大力贊揚他們的善良與愛心。
2.3.增強學生“保護自然,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在地球上,不僅是人類,自然界的動物也都是有生命的。地球正是因為有了生命而變得如此美麗,我們要讓學生能夠欣賞生命,要讓他們知道只有保護好動物才會有地球的美好世界。九年級新目標unit15這一單元介紹了現在野生動物所面臨的環境和生存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截取了幾個關于動物以往生活的環境的影像資料,同時也將現在野生動物所生存的環境以及面臨的問題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然后創設出情景,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和影像資料學會思考,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和對比,讓他們自己總結出我們動物面臨的問題,以及我們人類該做的事情。
很多學生喜歡Michael Jackson,他不僅在音樂方面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他曾經也為世界的慈善事業做了很大的貢獻。他演唱的Heal the world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我們的環境,讓戰爭遠離,讓世界和平。在教學九年級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這首歌,讓學生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也體會到這首歌的深遠的意境。
把生命教育融合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對生命的無比熱愛。老師應該深人挖掘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生命因素,努力做到知識教學與生命教育并重,以實現知識教育與人文精神教育的統一,用“知識守護生命”。
[1]馮建軍.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劉鐵芳.現代教育的生命關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