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吉林動畫學院)
試論團隊精神在我國辦公室管理中的作用
◆劉 晶
(吉林動畫學院)
“I+We=Fully I”,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列出的公式。意思是說,一個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體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個人價值。本文試圖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特點簡要闡述團隊精神在我國的體現,說明在我國辦公室管理中注入團隊精神的作用,以期對我國辦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團隊精神 中國 辦公室 管理
在一個擁有共同目標,成員之間相互影響、依存和協作來追求成功的團體內,團隊精神是成員為了團隊的利益和目標而相互協作、盡心盡力的意愿與作風。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
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一再強調:管理是以文化為轉移的,并且受其社會的價值、傳統與習俗的支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人的矛盾調和性格,即善于把矛盾加以調和統一,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例如,當指出某人的缺點時,他耐心的聽著,謙虛的接受,往往還會感謝你的好意,承諾會馬上改掉,但是這種謙和態度不過是故作姿態。再如,中國人一方面害怕并討厭別人在背后議論,而另一方面,他們又總是在別人背后議論別人。這種“表里不一”的雙面性格就是中國人矛盾調和性格的一種體現。
中國社會的精神境界一貫強調集體主義,它要求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這樣的取向發展到了極點,就會追求趨同,而埋沒了人最本質的東西——個性與特長。以趨同為基礎,我們有了為人民服務的絕對要求,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舍己精神,有了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這本無可厚非,但怕的是物極必反,久而久之的結果是:少數服從多數,惟命是從,最終扭曲和抹殺了人的個性創造、個性發揮。
基于中國人的矛盾調和性格和中國社會集體主義的精神取向,中國人的團隊精神表現為:一方面,由于長期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影響,“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傳統觀念使一些人寧肯單打獨斗,不是特別善于合作。而另一方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社會取向上強調人際或社會關系的和諧,如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家和萬事興”,“以和為貴”等,都是竭力維持和諧的表現。中國人寧可犧牲個人的許多利益,來努力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習慣于壓抑自我以求和諧。
培養團隊精神不是要求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放棄個性、追求趨同,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與成就,承認并肯定個性差異的價值。團隊管理者應該正確對待團隊成員每個人張揚的個性,強調團隊對個性的尊重與結合,但這種個性張揚應該是適度的,以不破壞整體的和諧為前提。因此,我們針對中國文化特點、中國人的性格特征,一方面要挖掘中國人內心對自主性、自律性的向往,一方面要利用好中國人追求團隊和諧的社會取向,這樣才能夠真正從中國本土文化出發,發揚團隊精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合作競爭時代已經到來,團隊精神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的精神力量。結合中國本土文化,把團隊精神運用到辦公室管理中,也必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中國計劃經濟時代實行“終身雇傭制”,使員工安全需要高度滿足、無后顧之憂。不犯有嚴重錯誤,就不會辭退、開除,工作崗位有保障,一般是只上不下;不會減薪,雖然加薪也少見,且周期很長。這種狀況雖然在市場經濟時代已基本打破,但舊形式的殘余和思維習慣依然存在。人都有惰性,一旦環境穩定下來,一旦只要付出50%的精力就可以應付所做的工作。一個團隊如果滿足于過去的成就,就容易忽略競爭環境的變化,喪失危機意識,勢必無法應對環境的變化,無法隨時準備創新而喪失成長的機會。培育團隊精神,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團隊成員的“要我去做”,變成“我要去做”,才能提高辦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團隊精神對組織成員有著一種凝聚作用,它可以把組織成員個體的理想和價值追求融入到組織整體的價值體系中,從而產生組織成員個體與組織整體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和協調一致的行動。這一過程也就是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互協調與融合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不斷增強組織與其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激發組織成員的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引導組織成員形成與組織集體共命運的利益觀和發展觀,使他們能夠朝著統一的目標和方向,通力合作,協調一致的奮斗和工作。
一般而言,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和活動都有自覺地意志和預期的目的,但這些意志和目的往往并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對立,這就需要加以協調和控制,以形成合力。辦公室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往往一項具體工作要落實到多位工作人員的身上,經過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只有注入團隊精神,增強成員的全局觀念和服務精神,對辦公室人員進行科學組合,合理分工,使之協調一致的行動,形成內部關系的協調運作機制,實現和諧與競爭的有機統一,可以使辦公室內部的知識結構、能力互補,成員職責分明、統一行動,保證目標的實現,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協同效應。
單獨一個人執行計劃,固然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自主性。但是,單打獨斗的效果畢竟相當有限,難以成就重大計劃。一般人對事物的看法都是缺乏整體性,往往也隱藏著個人不同的盲點,看的不夠全或者不夠透徹。一個人再有智慧、有能力,也不可能萬能到樣樣精通的地步。百密一疏,稍微有一些差錯,獨裁的后果就不堪設想,團隊行動可以謀求結合眾人的力量,從多角度看問題,使制定的目標更加符合實際,發揮團隊整體功能,創造出“1+1>2”的整體績效。
無論一個家庭、一個公司或是一個社會,一個人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強,如果要做成一件事,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協調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團隊精神不是高談闊論和深奧的推理得來的,而是將態度、共同的目標和經驗一并付諸實踐的結果。結合中國本土文化的特點及中國人的個性特征,在我國辦公室管理中注入團隊精神,必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1]尚水利.團隊精神[M].時事出版社,2005.
[2]曾仕強.中國式管理[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葛玉輝.人力資源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馮付凱.狼性團隊[M].東方出版社,2006.
[5]文崇一.蕭新煌.中國人:觀念與行為[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6]趙靜怡.于德利.解析“團隊精神”[J].職業技術(下半月),2006,(11).
[7]李慧波.團隊精神讓員工更愛崗敬業[J].化工管理,2006,(3).